To view the website in other languages, click here:

在逼迫中合一、相爱,继续前行 “10.9锡安教案”系列评论



11/07/2025

锡安教会资料照片

在逼迫中合一、相爱,继续前行——“10.9锡安教案”系列评论

2025年11月7日

文/李西结

本文首发于《圣风评论》( https://t.me/shengfengpinglun ),转发请注明出处。

“10.9锡安教案”至今已近一月。我们的心与仍在捆锁中的金明日牧师和锡安教会众同工,以及他们忧伤的家人们同在。这起自2018年“12.9秋雨教案”以来最大规模的逼迫,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家庭教会需要直面的挑战。在此艰难时刻,我们不仅是为受苦的肢体哀哭、祷告,更要从这苦难的现实中,寻求主对祂的众教会的心意,思考我们当如何预备前面的道路。

一、丢掉幻想,正视更强硬的“基督教中国化”

首先,我们必须对未来的政教关系状况作出更坏的打算。此次“10.9锡安教案”的发生,是在一个清晰的背景之下,那就是“基督教中国化”政策正以一种比以往更强硬、更系统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这不是暂时的运动,而是一个长期的、坚定的政治议程,旨在将基督的教会改造为顺服于党的意识形态的,对信教公民进行洗脑和控制的政治工具。

从近年来对基督教的持续高压态势,到以“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各类罪名打击教会领袖,到制定一系列宗教规章,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以更便捷地使用基层警力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当局对家庭教会的容忍空间正在急剧缩小,无论教会大小,历史长短,我们都应该丢弃幻想,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近期除了“10.9锡安教案”和“10.12郇城教案”之外,还发生了一些非常异常的现象:

9月5日,安徽蚌埠活石归正教会薛少强长老与万春琴姊妹,本已于1月8日获判缓刑并当庭释放,但被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再次收监服刑;

9月26日到29日,沈阳塞尔特团契的王相超弟兄、邵弟兄、刘姊妹、顾姊妹,本已取保候审,又被再次逮捕;

11月2日,西安丰盛教会的廉长年牧师、廉旭亮牧师和付娟传道,本已于4月12日取保候审,但又被以“诈骗罪”重新逮捕羁押看守所。

这些案件分布的区域不同,执行的部门主体不同,我们非常有理由怀疑,从中央层面,有一个多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在主导推行更强硬的“基督教中国化”政策,很有可能是由统战部负责,国家宗教事务局负责执行。

我们甚至需要留心,每年的11月、12月,本就是教案高发期。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教会,有全国分支的教会体系,特别需要在近期做好准备。但愿今年年底我们不再爆发大的教案。但是,有备无患,不要等到冲击到来的那一天才发现有许多该提前做的准备都没有做。

二、在逼迫中合一、相爱,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其次,正是在这样的逼迫中,教会的合一与彼此相爱才显得尤为珍贵和紧迫。主耶稣所说“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在今天对我们是切身的命令。我们看见,“10.9锡安教案”之后,我们看到不同的国度事工都出现复兴和增长。我相信,主藉着一些教会受苦,使更多人看见“天下教会是一家”。

正如每一个重生的基督徒都从圣灵领受了不同的恩赐,每一个教会也有不同的“恩赐组合”。在逼迫中,我们不只是要彼此相爱,也要看见主托付给我们有不同的使命和异象。虽然都在同一个福音的战场上,但是不同的教会所领受的作战任务是不同的。

使命型的教会、有资源的教会、有经验的教会、人数较多的城市教会,需要看见自己在国度中的责任。你们需要为众教会承担更重的责任,吸引更多的火力。

特别是那些已经被验中承受重点打击的教会,如北京锡安教会、成都秋雨圣约教会、厦门巡司顶教会、广州圣经归正教会等等,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和独特的使命。你们的受苦,不仅是为了自身教会的炼净,更是为了整个中国教会的益处。你们要有这样的担当:为众教会“吸引火力”,以你们的坚忍和见证,为其他相对弱小的、尚未被注意到的教会争取喘息和成长的空间。这是一种前线意识,也是一种国度胸怀。

从但以理书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魔鬼的军队,从以弗所书中我们看到,魔军的建制是复杂的,魔军的进攻也是有策略的。有一些教会被主验中进入与中央级的战斗,有一些教会被选中进入省一级的战斗。我们需要忠于我们各自的使命,执行各自的战斗任务。

我们需要十分清楚地知道:主耶稣的教会单单属于祂自己,既不属于教会领袖,也不属于教会会众。如果有一支军队在战场上的目标是为了降低伤亡,保存实力,那就是对统帅的背叛。如果有一个教会,在属灵的争战当中,不明白自己的任务,或者是不执行所领受的任务,那也是对君王基督的背叛。

除了一部分教会已经被主分派到不同的战场,为了坚守福音的阵地,为了得着更多的灵魂,承受最艰苦卓绝的战斗以外,其他的教会,我们相信主所颁布的“大使命”依然是最日常的战斗任务。

虽然形势紧张,但这绝不意味着福音没有了空间。恰恰相反,越是在动荡和人心不安的时代,福音的空间就越大。我们需要看清,当局的逼迫虽然来势汹汹,但其能力实际上是有限的。

目前的逼迫模式,很大程度上仍是“杀鸡儆猴”的选择性执法。全面、持久地打压遍布全国的数千万基督徒,其行政成本和维稳成本是极高的——无异于发动一场针对数千万人的内战。随着地方财政汲取能力的下降,当局并没有能力,也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驱动整个国家机器,去打一场争夺每一个基督徒灵魂的持久战。执法常常是运动式的,而非常态化的。

这就给了我们广传福音的空间。那些仍有力量的教会,应当竭尽全力去传福音。每一次主日的敬拜,每一次小组的团契,向每一个具体的同胞传福音,都是在宣告上帝的主权。

不要浪费锡安教会牧者同工们所受的苦难,不要浪费那些在监狱、看守所当中受捆锁的肢体所受的苦难。每一次教案的发生都意味着:有人在为你坐牢。你要好好珍惜现今的机会,好好地信主,好好地爱主,好好地生活,好好地传福音。

三、在震后调整中稳固前行

面对逼迫,不同的教会也在探索和调整自己的模式,这正是上帝在熬炼和塑造祂的教会。

北京锡安教会金明日牧师所提出的“城市教会3.0模式”,即一种线上线下结合、多点分布、去中心化的网络模式,正在经历最严酷的考验。对于锡安教会和实践类似模式的教会而言,现今不是继续快速拓展的时候,而是如同“震后调整”,需要在全教会和各地分堂稳固底盘、培训人才、加深成员间的生命联结,为未来的服侍积蓄力量。

“10.9教案”并不是“3.0模式”的终结,正如“12.9教案”并非秋雨圣约教会“三化异象”和“教会公开化”异象的终结。过去七年来,王怡牧师虽然身陷囹圄,但是我们依然看见秋雨教会在继续走公开化的道路。只是如今也不是继续大力拓展文化、教育各项公共事工的时候,“公开化”现今的焦点是继续公开地受逼迫。

放眼全国,各个城市的一些代表性教会,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分工与分层。一些在资源上有优势,特别是人才上有积累,在建制上较成熟的教会,要勇敢地往前走,成为区域内的使命性的教会,为众教会担当更多的风险和压力。更多的教会,则要稳扎稳打,传扬基督的福音,建立基督的身体。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彼此代祷的网络,甚至是一个资源互通、彼此支持的网络;我们要在基督里彼此担当,彼此相爱,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属灵大家庭。

“10.9锡安教案”是一个痛苦的标记,但更是一个呼召。它呼召我们放下幻想,也呼召我们担负起使命。它提醒我们逼迫的残酷,也显明了福音的宝贵。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不是消极地等待下一个打击的来临,而是主动地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合一、相爱的心,继续前行。

因为我们所信靠的,是那位已经胜了世界的主。我们所有的服侍,不过是要宣告这位天国君王已经得胜罪恶和死亡,并且要再来审判世界的好消息。

李西结,中国家庭教会牧者。

本文首发于《圣风评论》 https://t.me/shengfengpinglun 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