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e website in other languages, click here:

《圣风评论》社评:四中全会后中国基督教政策趋势分析



11/07/2025

四中全会终于要开了,习近平亲自敲定日期
(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圣风评论》社评:四中全会后中国基督教政策趋势分析

文/赵希米

昨天(10月23日)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其公报中提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对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人而言,这些词汇并非遥远的政治口号,而是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的沉闷雷声。这道雷声,在全会召开前夕,以一场席卷全国九个省市、针对锡安教会的大抓捕行动,提前震响在我们耳边。它清晰地昭示,四中全会所确立的治理逻辑,正将中国基督教政策推向一个系统性高压的新阶段。

锡安教会的遭遇,绝非偶然的个案,而是当局在经济下行与社会信任危机之下,加强社会维稳的必然一环:将一切独立的信仰空间压缩、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国家意志的附庸,以防范其成为任何不稳定因素的潜在源头。

结合四中全会的政治信号与近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推测出未来基督教政策的几个关键趋势:

一、治理法治化:从日常维稳到全面挤压

过去多年,中国政府对家庭教会的政策时松时紧,大体上处于一种日常维稳的态势。也就是说,虽然没有给予家庭教会合法地位,但是还留有一定的灰色空间。但自从2018年2月新的《宗教事务条例》生效,各项配套法规陆续出台,法律的网罗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精细与牢固。今年9月针对宗教教职人员线上活动的新规出台后,锡安教会因其在网络上的巨大影响力,首当其冲地被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为名进行大范围清剿。这种以非宗教性罪名进行定罪的“依法治理”,使得对教会的压制更具隐蔽性,也让国内外的关注和干预变得更为困难。这意味着,我们所面对的,已不再是偶发性的冲击,而是一个以法律为武器的、持续收紧的系统性压力。

二、基督教中国化:政治权力对宗教信仰的驯化

当局所推行的基督教中国化,既不是“处境化”,也不是“本色化”,其实质是“党化”。它要求教会不能够只服从基督,也要以共产党为最高权威,要求信仰的核心从圣经的启示转向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议程,或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这种语境下,爱国被提升为信仰的最高实践,“顺服掌权者”被片面地绝对化,而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上帝的创造、人的堕落、基督的救赎、末日的审判,都需要服从于政治需要而被淡化甚至是忽略。

过去十年来,当局首先是完全地实现了对整个三自系统的清洗和驯化,通过拆十字架和“五进五化”、“神学中国化”、教堂改造、爱国教育、红歌推广,以及抓捕、重判三自体系中不服从的牧师,使三自系统已经完全成为政治工具。

而对家庭教会中代表性教会的定点击打,只是系统化驱赶的前奏。接下来可以预期的是,不接受“三自化”的家庭教会将会遭遇全面的挤压。当局将不只是打压有影响力的教会,甚至有可能通过一种量化指标的方式,来系统地推进对家庭教会的消灭。

三、人事任命的信号:从刚柔并济到铁腕打击

人事变动是观察政策风向最直接的窗口。新近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履历,可能值得重视。例如新上任的国家宗教事务局长,其过往的职业背景并非传统的统战或宗教领域,而是曾任公安厅副厅长、地市州政府主政官员、副省长。这一任命可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对宗教的管理,正从过去刚柔并济的统战模式,转向一种更为刚性的、数据驱动、技术监控与意识形态严密管控相结合的稳控模式。

再加上统战部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表明:统战部不再是后台操作的神秘部门,宗教局也不再是没有实权的边缘部门,将会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中,成为核心的实权部门。未来中国家庭教会,将会看到:宗教局会越来越高调地成为指挥、协调公安局和街道办、教育局、文化局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的中枢,而统战部也可能褪去神秘面纱,走向前台,直接参与指挥对家庭教会的系统镇压。

四、网格化和AI、大数据等技术化手段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向基层的延伸,对家庭教会的管控也呈现出“网格化”与“技术化”的双重特征。街道、社区乃至小区业委会、保安、楼长(居民义工),都被赋予了监控、上报“非法宗教活动”的责任。与此同时,名为“信安云”的AI审查系统,早已被用于识别社交媒体中的宗教关键词,追踪信徒群体的社交链条。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基督徒的聚会活动、线上交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监控压力。

此次针对锡安教会的跨省同步行动,清晰地展示了当局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定位与协调抓捕的强大能力。在四中全会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语境下,这种技术监控将成为常态,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对教会的全面渗透,并以此为名义防范所谓的“境外渗透”。

面对如此严峻的趋势,教会当如何自处?作为在风暴中持守信仰的群体,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属灵的洞察力,认清这并非简单的政治压力,而是一场关乎教会本质的属灵争战。

教会是属天而在地的基督身体,每一个地方教会都是独一、神圣、大公、使徒的教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绝不是任何地上政权的附属。我们不能因外部压力而妥协福音的整全性和教会的大公性,更不能放弃唯独基督是教会元首这一基要真理。

我们要在艰难的处境中,以温柔而坚定的姿态,活出基督恩惠福音的见证。这意味着我们不以政治性的手段对抗,而是以祷告、忍耐和爱心来回应逼迫。同时,竭力以圣经的真理装备信徒,使他们能在各样的考验中站立得稳。

凛冬已至。但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历史并非由地上的君王所主宰。那坐着为王、掌管万有的上帝,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祂的旨意不会落空,祂的教会也终将得胜。前路或有更重的十架,但恩主与我们同在的应许,是我们在这不确定的时代中,唯一确定不移的盼望。

2025年10月24日

赵希米,中国家庭教会牧者。

本文首发于《圣风评论》 https://t.me/shengfengpinglun 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