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振贵神父 被祝圣为张家口教区主教 (亚洲新闻,9月10日) |
中国再度祝圣主教,河北省一位新主教接替地下的崔泰主教
(河北-2025 年 9 月 11 日)在一个彰显中共与梵蒂冈微妙共识的仪式中,中国政府周二(9 月9 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了又一次主教祝圣礼。这项任命是在 2018 年首次签署、2022 年续签、却始终秘而不宣的《中梵临时协议》框架下进行的。尽管教廷坚持协议意在促进中国天主教会的统一,但对于地下教会而言,这一进程显然并不平等。
62 岁的王振贵被正式任命为张家口教区的主教,张家口是一个拥有逾四百万居民的城市,亦是河北天主教传统的重镇。王是体制内的神职人员,早在多年以前即被中国官方认可。此次祝圣仪式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北京教区主教李山主持。其他与会者还包括来自承德、衡水、沧州、邯郸与保定等地的主教。
仪式的地点是张家口圣家堂,场面庄重、规模可观。根据《中国天主教》官方网站的报道,河北省 50 多位神父与约 300 位修会人士和信徒出席。在这一公开与官方主导的庆典之外,另一道更隐秘、更棘手的议题却悄然浮现——“地下”教会的命运与未来。
地图重绘,权力重组
梵蒂冈新闻办公室的简短声明解释称,为“更好地牧养主的羊群”,教宗决定撤销原有的宣化与西湾子教区,并将其合并为新的张家口教区。这一教区重划不仅呼应了中国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意味着一个历史性的断裂:宣化与西湾子两个教区由教宗庇护十二世于 1946 年设立,在冷战初期的教会结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教廷而言,这一决定似乎是务实之举。但对地下教会而言,却是一次无声的边缘化。尤其是宣化教区,此前由 75 岁的地下主教崔泰(Augustine Cui Tai)牧养。他自 2013 年获赵克勋主教祝圣以来,始终未被官方承认,且屡遭软禁与限制。如今,在没有公开宣布的情况下,他将“退休”的消息仅通过内部邀请函传达,令人不禁质疑:这是自愿的让位,还是不得不为的退场?
同日,一场新的“就职仪式”也在张家口举行,主角是马延恩,一位原西湾子教区的地下神职人员,如今被任命为辅理主教。官方对未来的安排一切井然,却对地下教会“退休”领袖的去向避而不谈。
一纸协议,两个教会
自 2018 年以来,《中梵临时协议》便成为北京与教廷之间的桥梁,也是引发分裂争议的焦点。协议的条款至今未对外公开,但普遍认为其核心是双方对主教任命权的“某种形式”的妥协。
教宗方济各曾表达希望通过协议“走向教会合一”,现实却揭示了另一种图景:地下教会神父和主教,尤其是那些拒绝加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者,继续面对行政打压、限制自由,乃至失去其信众群体的精神领袖。
“为了合一”,教宗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中方在教会结构上的重组与掌控。但在中国教会的深层结构里,这种“合一”并非建立在和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而更像是一种被动整合,或更直白地说,是官方教会对地下教会的“吸纳”与“消解”。
政治化宗教:习近平时代的现实
在习近平治下,对宗教的控制并未放松,反而日益加强。宗教自由议题日渐边缘化,而天主教则成为一个需要被“民族化”的对象。北京坚持宗教“去外来化”的政策导向,明确要求宗教组织“拥护党的领导”。
最近的例证之一,是全国各地教会参与纪念亚洲二战结束 80 周年的活动。这些纪念不仅仅是哀悼过去,更演变为对国家军力的赞颂与政权合法性的再申明。上海教区官网刊登的图文报道显示,神职人员与教友在教堂中通过巨型屏幕观看 9 月 3 日的阅兵仪式,该场景中军队的新型装备成为“信仰”的背景。
这一幕,与传统教会所强调的超越性、普世性形成强烈且巨大的反差。
一个老主教的身影
在这个新任命背后,人们不禁想起裴荣贵(Placidus Pei Ronggui)主教的身影。这位河北教会的地下主教,于不久前(9 月 6 日)辞世,享年 91 岁。他的一生,代表着另一种声音,一种始终未被国家制度“吸纳”的忠诚。
在表面的“主教合一”之下,中国教会的分裂依旧存在。若真正希望实现信仰共同体的修复,所需的不只是教廷的妥协,也不仅是仪式上的整合——而是一个更深层的改变:中国政府是否愿意承认宗教的独立空间“
眼下,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对华援助协会高珍赛根据亚洲新闻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