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e website in other languages, click here:

在中国,两名追思刘晓波的异议人士面临审判



9/18/2025

昝爱宗资料照片

在中国,两名追思刘晓波的异议人士面临审判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9月18日)在一场被批评为对言论自由再度打击的审判中,中国异议作家昝爱宗于本周二(16日)被控“寻衅滋事”罪名,案件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审判源于他与友人邹巍去年7月13日,在钱塘江口悼念已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法院仅允许三位直系亲属旁听,其他声援者和记者均被拒于门外。昝爱宗与其辩护律师当庭坚称无罪,并表示这一行为属于宪法保障的表达自由范畴。

“这不是犯罪,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位熟悉案件的朋友私下表示,“他们纪念的是一位和平主义者,而不是煽动暴力。”

昝爱宗,61 岁,长期以来是中国独立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任《中国海洋报》驻杭州记者,也是新浪网的专栏作家,以关注宗教自由与人权议题闻名。他是一位虔诚基督徒,并因其在言论自由方面的贡献,于2006年获颁“林昭纪念奖”——该奖以纪念文革时期被处决的异议作家林昭而命名,旨在表彰中国勇敢的独立声音。

与昝一同前往江边悼念刘晓波的邹巍,也即将于9月19日面对类似指控。邹巍,现年54岁,为杭州一位资深社会运动参与者与自由撰稿人,长年参与民间教育与公民权益倡导。他曾因发表敏感文章多次被当局警告与短暂拘留。

人权观察人士认为,这起案件再次反映中国政府在政治敏感议题上的零容忍态度。刘晓波于2017年在辽宁因肝癌病逝,当时他仍被监禁。其遗体迅速被火化,骨灰撒入海中,官方明言防止成为“纪念地”。而今,简单的悼念行为亦可导致刑事指控,显示中国言论与思想空间的进一步收紧。

中国政府尚未对此案公开发表评论。根据官方说法,“寻衅滋事”是一项可被广泛解释的罪名,常用于惩处批评政府的声音。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法律审判,”一位熟悉昝爱宗的朋友表示,“这是对一种价值观的审判:对真理的坚持,对个体尊严的坚守。”

昝爱宗目前仍被羁押,判决日期和刑期尚未公布。

对华援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