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杀公鸡以阻天明的清网行动
9月22日,中共央视网报道,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整治恶意挑动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全面排查话题、榜单、推荐、弹幕、评论等重点环节,着力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挑起网络暴力戾气,以及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等问题。
根据公告,“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包括集中发布、片面鼓吹“努力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绝对化、消极化论调。恶意解读社会现象,片面放大负面个案,借机宣扬厌世等负面人生观。通过炮制热搜词、热门梗、表情包、语录段子等,“过度自我矮化或者渲染颓丧消极负面情绪,引起跟风效仿”。
这种将网友悲观、消极、焦虑情结也作为整治打击对象的行径,就是公然不许民众表达任何不愉快的情绪,不许民众不高兴,可谓让中共清网行动达到了新高度。
人有喜怒哀乐的各种七情六欲,自有人类来就是人性不可分割的部分,也从来没有哪个封建专制朝代对民众如此情绪予以禁止,现在中共居然祭出了这种对人天性整治的所谓清网行动。这与共产极权一贯声称要改造人性一脉相承,显然是要扼杀人性,摧毁人性。
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衰退,国民生计日益艰难,社会不断出现跳楼潮,跳桥潮等等自杀风潮,甚至不断发生无目标随机杀人潮,显示着社会整体的绝望悲观情绪。中共不是针对这种情况设法寻找社会改革出路,而是想着要禁制人们情感与情绪,真是天方夜谭,南辕北辙。难道不许民众悲观,社会引发悲观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中共多年来一直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管控网络舆论,为此不断祭出各种网络清朗行动。
如2016年对“涉少年儿童类APP集中整治”、“网址导航网站专项治理”、“打击利用云盘传播违法违规信息专项行动”、“违规微信公众账号专项整治”、“旅游出行网站专项整治”等。共关闭账号104.5万个、空间和群组129万个,抓捕犯罪嫌疑人1.7万余名等。
2017至2019年国家网信办也在开展互联网治理行动,例如2019年1月开始,国家网信办启动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为期6个月。
2020年国家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提出整治网课学习版块、不良动画动漫、直播、短视频网站平台信息、群聊论坛、恶意弹窗、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游戏充值等7个方面涉及未成年人成长的议题,截止10月,共关闭网站13942家,各类账号578万余个。
2021年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介绍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新闻发布会,表示2021年的行动分为8个专项行动;2022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宣布本年清朗行动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最后“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关闭群组、贴吧26万个,关闭网站7300多家”。
2023年元月,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4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的通知。
2024年中央网信办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主要分为10个专项行动。
2025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主要分为“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整治涉企网络“黑嘴”、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等8个方面。现在又发布“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
中共如此多年来接连不断对网络言论进行审查管控,不断打出各样名头,最后都是禁绝那些批评揭露中共不法不公不义的黑幕的信息,都是为了维护中共极权统治的“伟光正”谎言。然而,现实社会在中共持续不断加剧对网络言论的清理剿杀中一步步坠入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的崩坏中,整个社会日益陷入绝望悲观之中,而网络民众各种言论却在一次整治中如火山通过各种途径喷发。
正如哈佛大学社会系雷雅雯教授指出,即使中国政府利用国家的法律权威和网军整顿网络舆论,暂时压制网络公共空间中对政治稳定的不利讯息,但是这些批判或评论时事的言论,余烬仍然无法熄灭。无论中央或地方政府如何打压网络舆论,中国公民社会仍透过日新月异的自媒体和社群软件传播信息。
可见,中共意图通过网络整治来达成掩盖社会问题,维护极权统治,以阻止中国社会迈向现代普世文明的所谓清网行径,就是杀掉公鸡以阻止天明的愚蠢与徒劳。
一个政权如此恐惧防范封禁民众的声音,这在中国历史上倒并非绝无仅有。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党锢之祸,清朝的文字狱,都是禁绝言论,封杀议政的典范。然而,这些残酷的禁言,并没有消除当时知识分子、士大夫与民众对朝政的不满,相反激起了更大的怨愤,导致社会危机加剧,最后王朝难免覆灭的命运。历代统治者们在总结如何面对民众声音时,一再提醒“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可见,民声宜“使言”而不宜禁言。如此常识性的道理,却常常不为统治者所记取,以致一个个难跳出“人亡政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2025年9月25日
对华援助协会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