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高调出席新疆“团结”庆典,掩盖维吾尔镇压现实
(中国乌鲁木齐—2025年9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访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加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国官方媒体大篇幅报导当地“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的画面,宣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繁荣富裕”的主旋律。
在鲜艳横幅与盛大文艺演出背后,北京当局对维吾尔族和其他突厥裔的系统性镇压仍未放松。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高调造势不仅是一次象征性的“维稳胜利”展示,也被视为北京试图重塑新疆形象、削弱国际批评的宣传行动。
强调“共同体意识”,实为思想控制
习近平在此次视察中呼吁新疆各级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并再次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北京近年来在民族政策中日益频繁使用的政治口号。
这种政治语言被广泛理解为对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的统一化要求,其核心是削弱维吾尔族的文化独立性,推动汉化、同化政策。习近平同时强调新疆必须“不遗余力”维持社会稳定,这一表态释放出北京将继续执行其强硬“反恐维稳”路线的明确信号。
“美丽新疆”口号下的人权灾难
中国政府对“美丽新疆”的宣传,与国际社会的调查与证词形成尖锐对比。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美国国务院、人权观察等国际机构早已发布报告,指控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包括大规模任意拘禁、酷刑、强迫绝育、宗教打压及强迫劳动等行为,认为这些政策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甚至种族灭绝。
数十万,甚至多达百万的维吾尔族和其他宗教少数群体,曾被关押在所谓“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及封闭式监狱系统中。幸存者描述,他们遭受持续的政治洗脑、语言禁令、宗教迫害和精神摧残。
北京宣传攻势,意在转移国际焦点
批评者指出,习近平此行是一次精心编排的政治秀,意图通过高规格庆典和正面宣传掩盖其政府在新疆实施的系统性压迫,并阻止国际社会将焦点继续放在人权问题上。
就在本月初,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维吾尔政策法案》,进一步推动美国政府对新疆人权状况的制裁与追责。该法案呼吁为失踪维吾尔人寻求信息,制止强迫劳动产品流入国际供应链,并对相关官员实施个别制裁。
同时,人权组织持续发出警告。中国政府仍在新疆地区实施酷刑、强制医疗、任意拘押等压迫行为,致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社会关系遭到系统性瓦解。
掩盖与问责之间的较量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新疆,表面上是对“民族团结”的歌颂,实则进一步暴露北京当局通过政治仪式和国家宣传掩盖人权侵犯的意图。在国际社会不断呼吁问责的背景下,这场庆典反而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在新疆地区持续压迫政策的警觉。
面对越来越清晰的证据和幸存者证词,外界对于中国政府是否会因镇压维吾尔族而面临国际法律后果,正形成新的关注与压力。
对华援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