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一场取缔行动触发对宗教自由的新担忧
(吉林梅河口-2025 年 8 月 27 日)中国政府在整顿境内未经批准的宗教团体行动中,近月吉林省取缔了两家基督教会,举措引发外界对信仰自由与弱势群体生存空间的进一步关注。
根据梅河新区民政局的公告,被取缔的教会分别为位于解放街道的“何等恩典基督教会”,“丰盛基督教会”,以及更早取缔服务聋人信徒的“铁北聋人基督教会”,被取缔的教会皆未获官方登记,当局因此认定其属于“非法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违反相关法律,影响社会秩序,依法取缔是必要的措施,”地方民政部门表示。官方强调,此举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并呼吁民众积极举报非法宗教活动。
然而,对许多观察人士与信仰团体而言,这类执法行动再次凸显了中国日益收紧的宗教管控政策所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在那些难以纳入官方体制的信仰社群中。
“铁北聋人基督教会”于 2024 年 10 月被取缔。这是一个专门为当地聋人提供崇拜聚会与团契支持的小型团体。对于许多参与者而言,这样的聚会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一种在语言与文化上获得认同的方式。
“这不只是关于信仰,”一位曾参与该教会活动的信徒说,“这是我们能彼此理解、彼此安慰的唯一场所。”
类似情况在中国各地并不少见。由于官方对宗教组织的审核标准严格,许多小型教会选择不登记,转而在民宅、出租空间或线上平台聚会,形成“家庭教会”或“地下教会”的生态。尽管规模有限,这些团体往往在社区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情感支持与文化连结。
批评者指出,当局对这类非正式宗教活动的打压,忽视了它们在满足民众灵性与社会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此次取缔行动亦伴随政府公布举报非法宗教活动与“扫黄打非”的热线,列明打击对象包括非法出版物、网络色情资讯、不良动漫内容与未经批准的宗教活动。举报人被鼓励提供详细证据,但也被提醒不得虚构或夸大事实。
这样的措施反映出一个更广泛的趋势:中国政府持续透过社会监督与技术手段强化对言论与组织活动的掌控。
中国官方长期表示,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并防止其成为外国势力渗透的渠道。但国际人权观察组织与宗教自由倡议者则警告,这类政策实际上可能使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合法宗教表达陷入边缘。
“国家不应该把宗教当作潜在威胁来管理,”一位亚洲宗教政策研究学者表示,“尤其当这些活动根植于本地、并服务最被忽视的群体时。”
在梅河口,那些被迫离开教会的信徒如今正面临一个困难选择,在官方框架之外继续信仰实践空间还剩下多少?
对华援助协会高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