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解析赖清德时代的两岸关系、美台关系及台湾防卫



5/20/2024


2024521 00:18



民进党籍的台湾新总统赖清德星期一(5月20日)正式就任。

华盛顿  

520日,民进党籍的台湾新总统赖清德(William Lai Ching-te) 和副总统萧美琴(Bi-khim Louise Hsiao)正式就任。这也意味着台湾正式进入赖清德时代。

长期以来,赖清德一直被北京视为“麻烦制造者”,因为他曾经的“台独”背景,他曾将自己形容为一名“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也因为他的言辞比谨慎的蔡英文更激烈,他曾说,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没有另外再宣布台湾独立的必要。

在就职演说中,赖清德总对于台湾国际地位、台湾的民主进程、台湾经济,尤其是关于台北和北京微妙关系的表述,受到了各方的密切关注。美国之音与五位专家梳理赖清德此次演讲所传达的重要信息,并探讨其未来执政的政策走向,包括两岸关系、美台关系以及台湾未来的防卫等。

两岸关系:赖清德要“维持现状”,分析:两岸关系应该不会恶化

在就职演说中,针对两岸关系,赖清德表示要秉承“四个坚持”,不卑不亢,维持现状。他还呼吁重启两岸对话。

“四个坚持”是台湾前总统蔡英文于2021年提出的:永远坚持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主权不容侵犯并吞;坚持中华民国台湾的前途,必须遵循全体台湾人民的意志。中国认为这些主张将推动“两国论”。不过,与前总统蔡英文的用词不同,赖清德不称中国“对岸”,而直接称呼“中国”,有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比蔡英文强硬。

新泽西州拉玛珀学院(Ramapo College)政治学教授陈鼎(Dean Chen)对美国之音说,他认为根据就职演说的内容,两岸关系不会进一步恶化,原因是他演说中的内容与外界所期盼的内容相符。

“此前,赖清德对自己的定位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当然,在大选后,他的措辞和态度都有所缓和,但是北京没有期盼听到那些自己想要听的东西,比如说‘一中原则’或是92共识,”陈鼎对美国之音说。

夏威夷大学(Hawaii University)中国研究中心教授郝忠明(Eric Harwit) 认为,赖执政期间与台湾与中国摩擦的风险可能与蔡英文执政时期差不多。“我认为民进党认识到维持现状可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因此,我不认为赖清德会超越蔡英文八年任期内所做的事情,” 他告诉美国之音。

与此同时,在演说中,赖清德强调在对等的基础上,希望与中国进行合作,从“重启双边对等的观光旅游”和“学位生来台就学开始”,重启两岸对话。

 

请同时参阅:

赖清德吁两岸重启对话 分析:北京或认赖清德的善意不足

 

今年4月,习近平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会面时提到“乐见大陆民众多去‘祖国宝岛’看一看”。外界解读两岸不久后可能重启观光交流。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陆伯彬(Robert Ross)认为,这是赖政府抛出的橄榄枝。中国可能乐于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并不是中国的最终目标。

“不过,我不认为这将缓解两岸的紧张局势,因为中国的焦点并不是旅游本身,而是期盼这将阻碍台湾独立的声音,”他对美国之音说。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对双方可能重启观光和学生交流则表现得更为乐观。

他对美国之音说,双方恢复民众交流“将强调北京不准备在期间对台湾采取任何严厉的行动。”

台湾地位:赖清德强调两岸“互不隶属” 分析:中国反应“相对温和”?

在演讲中,赖清德强调了台湾的主权。赖清德在演说中更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他呼吁,“任何一个政党,都要反并吞、护主权,不可为了政权牺牲国家主权”。

不过,他并没有说出台湾独立的言辞。他说:“我希望中国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拿出诚意,和台湾民选合法的政府,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下,以对话取代对抗,交流取代围堵,进行合作。”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周一严辞批评了赖的就职演说,称他“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并“煽动两岸对立对抗”。这基本与对前总统蔡英文的批评一致。

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陆伯彬说,在台湾独立问题上,中国应该是更看重赖清德怎么做,而不是他怎么说。 他说,中国看到前总统蔡英文虽然不提及独立,在蔡英文的领导下,台湾与中国“统一”的想法渐行渐远。

“所以北京方面认为,赖清德与前任政府的说辞类似。从他过去的行为和语言方面,我们并不相信他。北京可能将进一步进行威慑,加强对台湾施压,因为他们想让赖知道,如果推进任何独立工作,那么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他告诉美国之音。

著名台湾学者萨特则认为,北京的回应相对来说是温和的。

萨特分析,目前的大环境是,中国的外交策略从此前激进的战狼策略转到了一个温和克制的外交策略。他举例说,在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对台湾问题作出不利于中国立场的表态之后,中国虽然在语言上多次警告马尼拉和首尔,但在实际动作上并没有进一步使冲突加剧。

“在台湾问题上也是如此。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免以适得其反的方式使局势升级。他们强调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中做出的这一努力。这是今年的新特点,他们将克制地处理分歧,将(展示)他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萨特告诉美国之音。

在当选后,赖清德曾表示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没有必要宣布独立”。在蔡英文总统2016年上任后,已经有10个邦交国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国建交。目前台湾还有12个邦交国。

“总体而言,在国际舞台上,我认为台湾已被视为一个事实上的国家,虽然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夏威夷大学的郝忠明教授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别是在经济实力方面,台湾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我认为失去一些非洲、拉丁美洲或太平洋国家的承认并不一定意味着台湾的整体全球影响力已经减弱。”

美台关系和台湾防卫 赖清德:“与民主国家肩并肩”共同抵御中国威胁

在演讲中,关于美台关系赖清德只提到一次。他说:“就在上个月,美国也完成了‘印太安全补充拨款法案’,将提供印太额外的安全援助。我们感谢世界各国对台湾的重视和支持,我们也要向世界宣告:民主自由,是台湾不可退让的坚持,和平是唯一的选项,繁荣是长治久安的目标。”

不过,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及“民主”并表示:“民主自由,是台湾不可以退让的坚持。”他还表示,台湾将于“民主国家肩并肩,形成和平共同体”,来抵御”来自中国的各种威胁渗透”,“发挥威慑力量,避免战争发生,靠势力达到和平的目标。”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美国时间519日晚间发布声明,祝贺赖清德正式就任台湾总统,并强调两国关系是“以民主价值观为根基的”。

“美台两国的伙伴关系以民主价值观为根基,在贸易、经济、文化和民间关系方面将继续扩大和深化。我们期待与赖总统以及台湾各政治派别合作,推进我们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深化我们长期的非官方关系,维护台海两岸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国务院的声明说。

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认为,赖清德“克制而不具挑衅性的演讲给美国吃了一颗定心丸。”他预计,美国将进一步增加与台湾的军事、国防和政治合作,与此同时努力防止台湾海峡出现危机。

此前,美国军方和情报官员公开表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希望在2027--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100周年的年份---之前制定好入攻台湾的计划,而这正逢赖清德担任总统期间。

华盛顿知名美中关系专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美国之音说,由于多种因素,最重要的是解放军能力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使用武力的风险正在增加。

“台湾的政策也是一个因素,但迄今为止台北一直强调其维持现状的决心……即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没有必要再采取措施谋求法理上的独立,”她说。“我认为,美国极有可能在台湾受到攻击时伸出援手,尽管其方式仍不明确。”

在今年四月,美国通过了援助乌克兰、以色列和台湾的议案,拨款81.2亿美元用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印太地区。

 

请同时参阅:

台湾感谢美众院通过援助议案 称其展示了美对台“坚若磐石”的支持

 

陆伯彬认为,在过去四年台湾防卫政策的转向,即从大型武器转向精准的防御型小型武器,使得中国武力统一台湾的难度大大增加。

“这使中国武统台湾的成本大大增加,而这是个很有力的威慑。美国将继续与台湾合作进行防卫,来避免台海危机,”他告诉美国之音。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