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与天国



2/13/2015

作者:潘信超


雨伞运动波澜壮阔,蓦然回首,实在惊觉历史竟把香港人带到这个境地。这运动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及回顾,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佔领区的人与事。或许我们首先要问,佔领区究竟有甚么吸引人的风景?参与者心底裡嚮往和追求的究竟是甚么?这些嚮往和追求背后代表的又是甚么?


同舟共济


到过佔领区的人会发现,在这个以争取真普选为大前提的社区裡,有着一股摄人的魅力。首先是分享的快乐。从佔路的第一天开始,在场人士就已经过着一种近乎公社或新约圣经使徒行传裡记载的生活方式。各种物资从四方八面涌至,众人分享自己所有,也各取所需。没有人计较付出,但取用的人也珍惜和节制。晚上在区内活动工作,差不多每个晚上也会有人送来汤水、糖水或滋润饮品,甚至是热食晚餐。这些送暖人士并非大户,大多是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在工馀后赶来支援。没有甚么高言大志,只是默默的施与和分享。无论是受或施,在分享的路上,因着真诚和开放,大家面上流露的就是感动,就是满足。


各尽所能


群体生活的美善不止于分享,也彰显在各尽所能之上。无论是方便上落的扶梯,是就地取材的枱椅又或是各式各样表达心声和观点的艺术创作,都看到人的创意潜能,在公义和美善的呼唤下,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从第一天的原始简陋,到后来的尽善尽美,诚如挂在场区内的一幅横额上所写的:「地上本没有路,行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人,做的却可能最叫人感动。场内有几位可敬的女士,白天在办公室做清洁,每天晚上坚持来到场内负起清洁场区的责任,完全自发,不收分文,为的是要支持学生,不肯让他们晚上睡的地方有任何垃圾!


无分贵贱


也有很多个晚上,无论是一身光鲜的中环白领,或是轻装上路的社运人士,甚至是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和乞丐,大家手上都吃着同一款饭盒,在同一处席地而坐。在平常的日子裡,不同背景和际遇的人不容易这样接近,但在佔领区裡,大家都自然而然的无分彼此、无分贫贱富贵,只因大家在这地方学会了把人当作人去接纳和尊重!


雨伞与天国


其实雨伞运动参与者追求和渴望的,并不止于真普选。可能连参与者自己也是在佔领区的生活裡,才渐渐发现自己追求的,是更深的人生意义。无私分享、各尽所能、 无分贵贱的社群生活,的确开了众人的眼睛,叫人看到深藏在生命深处,对美善和公义国度的渴求。对基督徒来说,这种渴求其实绝不陌生,基督信仰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关国度降临的宣告。耶稣基督传道之始,就已经开始宣讲:「天国近了」。藉着医治和神蹟,祂回应人当下的需要,但祂从没有叫人把眼光局限于个人的利益和荣辱之上,而是叫人仰望天国的来临。所以当祂教人祷告时,「愿你的国降临」是置于「我们日用的饮食」之前。


回头看,佔领区当然不是天国,但或许我们在当中经历的,正是出于上帝的怜悯,祂让我们在世俗和功利的社会裡仍能经验到一点点公义和仁爱。或许上帝想对我们说:「如果你们为一个弹丸之地争取公义,尚且寻着意义和满足,那么你们更要切切祈求天国的来临,因为我要亲自在天国裡成就完全的公义;如果你们在运动中经历了互爱的快乐,那么在天国裡你们的快乐会更胜百倍,因为爱的源头就在天国之中。」是的,天国终有降临的日子,而在上帝的手中,历史就好像一台戏,幕幕不同,剧本也总是出人意外。演了这一场,就必须忘记背后,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努力面前,向着公义和真理的标杆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