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笛案:中国如何将审查制度延伸至国境之外”
(长沙—2025 年 9 月 30 日)张雅笛,一位 22 岁的中国留学生,今年夏天在短暂回国探亲期间被国家安全机关拘捕,成为中国当局日益扩张的“跨境维稳”行动中又一个受害者。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于 7 月 31 日在云南香格里拉失联,随后被确认为因“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罪”遭长沙国安部门拘留。张此前在法国大学求学,计划于今年秋季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继续深造,回国仅是中转探亲。
她的罪名——“煽动分裂国家”——是一项含糊不清却经常被用来打压政治异议的指控,常被中国政府用以打击维权律师、记者、活动人士以及普通公民的言论自由。
有朋友声称,她被拘留的真正原因可能与她在海外参与的支持西藏文化与民族和解的言论和活动有关。但目前尚无法确认张本人在被拘留前是否认同这些立场。外界亦无法得知这些资料是否会在她被审讯过程中被用作指控证据。
一个支持藏人文化的青年,失联于“祖国”的边疆
有朋友称张是一个名为“华语青年挺藏会”(Chinese Youth Stand for Tibet, 简称 CYST)的成员。该组织成立于“白纸革命”之后,由一群在海外求学的华语青年组成,致力于传播藏文化、推动族群和解以及记录中国边疆政策的影响。据该组织介绍,张雅笛曾参与内容编辑,支持“去殖民思维、去民族主义、非暴力”的理念。
这些立场在民主国家中并不罕见,也受到许多学者与活动者支持。但在中国,它们被视为政治禁忌,甚至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她从未参与任何形式的暴力、分裂或敌对活动,她只是一个热爱西藏文化、关心弱势民族、愿意倾听他者声音的年轻人。
张在失联前的最后一条信息来自香格里拉市,她原计划前往云南德钦藏区参观寺庙,但在出发前即被控制。她的朋友指出,今年 6 月她曾参与一场播客节目,谈及中国西藏政策和自己对民族问题的思考。这期节目可能成为她被当局锁定的关键节点。
她的朋友曾警告她不要回国,她以为短暂探亲不会引发问题,但显然她低估了中国政府对海外学生的监控力度。
“跨境维稳”:中国对海外言论的长臂打击
张的被捕引发外界广泛担忧。近年来,中国当局不断扩大“跨境维稳”机制,将政治控制的触角延伸到海外。即使在巴黎、伦敦或柏林表达个人观点,也可能在入境中国时遭拘捕或“失联”。
这就是一种对思想的惩罚。中国政府正在以国家安全之名,将异议、批判和文化自觉全数打压。
批评者认为,类似张雅笛这样的案件暴露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日益工具化的趋势:模糊指控、不透明程序、家属封口令、律师干预受限,构成了一整套“高压治理与信息隔离”的政治压制系统。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已将张列入“政治犯数据库”,此举被视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系统性打压异议的又一次警示。
没有法律保障,也没有公开透明
目前尚不清楚张是否已正式被起诉,也无从得知她是否获得法律援助。在中国,涉“国家安全”类案件通常在没有公开审理的情况下秘密进行,被拘者往往在数月甚至数年内无法与外界接触。
法律专家指出,“煽动分裂国家罪”因定义模糊,几乎可以涵盖一切被认为“不爱国”的言行。在中国司法体系中,这种指控很少被驳回,几乎等于预设有罪。
张雅笛的命运仍悬而未决。她的朋友们正在尝试联系更多国际媒体与人权组织,以为她争取最基本的法律与人道权利。
她只是一个温和的青年,一个佛教徒,一个对藏族文化充满敬意的人,而如今,她正因为信仰和平与多元,被自己的国家视为敌人。
对华援助协会高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