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e website in other languages, click here:

英国警方要求被通缉港人刘珈汶“自我审查”



8/15/2025

刘珈汶资料照片

英国警方要求被通缉港人刘珈汶“自我审查”

(英国-2025 年 8 月 14 日)流亡英国的前香港区议员刘珈汶(Carmen Lau)近日向媒体披露,英国警方曾要求她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内容包括“避免参加公众集会”及“停止任何可能引致风险的行动”。她认为此举无异于要求她进行“自我审查”,并质疑英国政府未能保护其言论自由。

刘珈汶透露,自她抵达英国后,在参与声援香港的示威活动时,曾多次被英国警方接触,并被建议在公开发言时避免使用“敏感词汇”。这份备忘录是在今年3月,她的邻居收到匿名信件后出现的。信中称她为“国安罪犯”,并承诺提供高额悬赏以获取其行踪。

刘珈汶表示,在警方上门时,她感到别无选择,只能签署文件,但强调不会因此停止发声。她认为,英国作为一个自由社会,应该保护受威胁的个人,而非限制其人身自由。

人权团体与流亡港人社群的担忧

这起事件引发多个人权团体的关注。他们指出,虽然警方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违法,但对于寻求政治庇护的人而言,这种做法可能造成寒蝉效应,并凸显出言论保障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许多逃离压迫政权的香港人来说,英国曾被视为言论自由的堡垒,但警方的这这类劝导与警告,引发了外界对言论空间是否正在收窄的合理担忧。

澳大利亚与英国当局态度对比鲜明

另一位被通缉并定居澳大利亚的前法政汇思召集人任建峰也面临类似的“匿名悬赏信”骚扰。他指出,澳大利亚警方将他视为受害者并积极调查,反观英国当局对刘珈汶的处理方式,他形容为“反应迟钝”,这可能变相鼓励背后的滋扰者。

在澳大利亚,针对任建峰及另一位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的悬赏信,已交由全国反外国干预专案组主导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当局对此类事件的高度重视。

针对匿名信件,香港政府曾表示不会发出,但强调将“采取一切措施”追究被通缉者,包括“切断他们的资金来源”,以阻止其继续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对华援助协会高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