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e website in other languages, click here:

当现实成为艺术剧本:中国艺术家高兟因旧作被控“侮辱英烈”



8/28/2025

高兟(图:高氏兄弟脸书)

“你今天来采访我们,十五天后,我们大概也要准备被抓了。”

在一封写自囚室的信中,中国艺术家高兟预言了自己的命运。他的作品被指“侮辱英烈”,但他认为,真正被审判的,是记忆、是表达、是艺术本身。

(河北三河-2025年8月28日)在距离北京几十公里外的一个看守所里,中国艺术家高兟正坐在一间潮湿封闭的囚室内。15个人挤在大约30平方米的空间里,电视声此起彼伏,同囚者低声闲谈,警铃不时响起。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用一封信,穿越铁门、穿越审查,试图触碰另一个人的记忆——也可能是,自己的未来。

“兄若可相助,便请尽快速伸援手。”这封信,是写给艾未未的。

高兟——高氏兄弟之一,二十多年来与哥哥高强一起创作了大量挑战权力与历史神话的作品。如今,他的三件旧作被重新提起公诉:Miss Mao、枪决与忏悔。检方称其“侮辱英烈”,罪名为“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罪”——一个2021年才新增的刑法条款。在此之前,类似作品或许只是被撤展、审查;而现在,它们成了“犯罪证据”。

“后两者获罪,想必是因为以‘古月’为原型创作的文革反思作品,这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高兟写道。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当代艺术家因“英烈保护法”而被刑事追责。这些作品创作于近二十年前。时光倒流,击中了今天一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更不容置疑的时代。

高兟似乎早有预感。

信中他回忆,多年前在艾未未被捕期间,有记者问:“你们的作品比他的更尖锐,怎么他被抓了,而你们没事?”他回答:“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要想解释清楚一件事,必须先解释十件相关的事。”

这种中国式的“无法解释”,如今轮到了他自己亲身经历。

去年8月26日,他在燕郊的工作室被突袭逮捕,20多名警察出现在门口。他被铐走,连续审讯,从中午到凌晨三点,最终被关进“只有五、六平米的封闭潮湿小号牢房”。

“顿时想起你出狱后做的那件以小号为蓝本的雕塑装置,”他写给艾未未,“但观看作品和身临其境可谓大不相同。”

有时,艺术只是虚构现实的预演;而在中国,它往往反过来——现实成了艺术的剧本。

高兟不是天真者。他一再表示,并不幻想通过媒体或国际舆论换来真正的司法公正。

“即便有舆论相助,也未必一定会起什么作用……因为如我今日和你当初之案,皆为政治代替法律的结果。”

但他仍然选择发声。他说,这不是为了自己减刑,而是“不能放弃艺术家的自由表达权”。他的律师莫少平将为其做无罪辩护,并计划召集国际艺术界的意见证人,向法院证明——这不是犯罪,这是历史的艺术转译。

他知道,这个计划本身也可能徒劳。他甚至知道,这封信本也可能从未被读到。但他写下它——像在一口封闭井底,向上空丢出一只瓶子。

“你今天来采访我们,看来,半月十五天之后我们也得做好被抓的准备了。”——这是他去年在会见一位德国记者时说的话。而十五天后,他果然被捕。

这句“预言”,像某种静默的黑色幽默,又像一种沉静的确定性——当下中国的现实正如此精准地塑造命运,以至于根本无需阴谋,也不需要解释。

信的最后,高兟写到他们多年前在798重逢的一幕:

“你握着我的手说:‘我们都是孤军奋战!’而我说:‘你现在比我们猛得多,我是不觉孤军奋战了。’”

现在,他孤身一人,被关押在河北。他的电脑和手机被扣押,作品可能已经变成“定罪材料”。
但他的信穿了出来。就像他说的:

“写信之刻,我自觉是自由的。”

对华援助协会高珍赛

高兟致艺术家艾未未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