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e website in other languages, click here:

“两国方案”已经死了,原因如下:



7/27/2025

以色列向加沙空投食品
(Jaimee Michell,视频截图)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2025年7月24日晚间宣布,法国将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此举虽然符合法新社统计的全球至少142个国家已承认或打算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趋势,却同时凸显此议题在欧盟内部的持续分歧,并招致以色列和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直言,这是一个“鲁莽的决定,只对哈马斯的宣传有利。”

在众多将巴勒斯坦未能建国的责任单一归咎于以色列的论述中,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审视其复杂性。巴勒斯坦建国之路的漫长与艰辛,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

事实上,巴勒斯坦内部长期存在的政治分裂,例如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严重对立,极大地阻碍了巴勒斯坦人民凝聚共识,建立一个统一、有效且能代表全体巴勒斯坦人民的政府。这种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派系分歧,削弱了巴勒斯坦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和筹码。

此外,部分巴勒斯坦领导阶层未能有效利用过去的和平机会,以及坚持某些以色列无法接受的立场,也使得和平进程停滞不前。例如,对于承认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的犹太民族自决权、未来边界划定、耶路撒冷地位以及难民回归等核心议题上的分歧,都成为达成最终协议的巨大障碍。

因此,将巴勒斯坦无法建国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以色列,是一种过于简化且失焦的论述。这不仅忽略巴勒斯坦内部自身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也未能全面考量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只有正视这些多重因素,才能真正理解巴勒斯坦建国之路的困境,并为未来的和平寻求更切实可行的途径。

以下文章转自张平的X(推特),原作者是 X@DanBurmawy
“两国方案”已经死了,原因如下:

早在1994年,当伊扎克·拉宾准备将一个国家端到巴勒斯坦人面前时,谁是最强烈的反对者?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那时世界怎么称呼他?极端分子、和平的敌人、战争贩子。甚至在以色列国内,很多人也觉得他太偏激了。但他真的错了吗?

比比的论点其实很简单:你不能把一个国家交给那些公然宣称你的国家没有存在权、最终目标是将你从地图上抹去的人。这不是什么“和平进程”,这是国家自杀。

他深知安全风险。一个建立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即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国,会让以色列在最窄处仅剩9英里宽。那根本不叫防线,而是一条现成的入侵路线,是安全噩梦。敌人只需几分钟就可以把以色列切成两半,对人民展开屠杀。

可以色列听了吗?当然没有。2000年,埃胡德·巴拉克再次提出更优厚的条件,又一次向阿拉法特递出建国的机会。谢天谢地,阿拉法特拒绝了。为什么他会拒绝?因为他从来不想要一个国家,他想要的是以色列的消失。

2005年,阿里埃勒·沙龙尝试了另一种做法。他说:“好吧,给他们一个试验机会。”于是他将每一位犹太人从加沙撤出,七万名定居者被强制搬迁,甚至连犹太墓地都被挖出,只为确保加沙成为100%“无犹地”(Judenrein)。再无任何借口。巴勒斯坦人得到了一个机会,去证明他们能治理一个国家。

那么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建医院了吗?建学校、基建了吗?他们是否利用这个黄金机会打造一个繁荣的小国家,向世界证明他们已为独立做好准备?

没有。相反,他们把加沙变成了恐怖主义的发射台。从2005年以来,加沙成为火箭工厂、圣战训练营,还有一张犹如恐怖片般的地道网络。数十亿援助资金涌入,他们没有用来建设未来,而是让哈马斯拿去制造毁灭以色列的武器。

所以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那些不断向巴勒斯坦人提出建国建议的“梦想家”是对的,还是早就警告这将是场灾难的内塔尼亚胡是对的? 答案显而易见:比比是对的。巴勒斯坦人从未真正关心建国,他们关心的只是摧毁犹太国家。

这场冲突从来都不是关于“占领”的,那一直是个谎言。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不过是被制造出来的借口。真正的问题是伊斯兰圣战。

比比,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点。以色列几十年来谈判的对象,从来都不是想划定边界的人,他们的目标一直是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