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法律中最重要的元素



5/13/2025

 

(对华援助协会—2025513日)


灵修:法律中最重要的元素

诸一丁

 

经文: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 (创世纪1518

 

神与人立约是《圣经》中常见的主题。这里大概是神与人立的第一个约,就在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不久,耶和华一方面向亚伯拉罕承诺他将如何给他赐福,同时也要求亚伯拉罕完成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常人都能理解的“约”。整本《圣经》分为“旧约”与“新约”,可见,“约”是《圣经》的核心概念,离开了“约”的概念,我们就无从了解神的恩典与救赎。在每一个“约”中我们都看见神的手,有些“约”是神自己直接起草,可以称之为“神约”,有些“约”是从神约衍生出来。随着《圣经》在西方社会起着绝对的、神圣的指引性,“约”“守约”的概念就深入到西方人的骨髓。在教会守“圣约”,在社会,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守法律,因为约就是法律。西方人的法律意识是在教会中培养,得到完善。在西方人看来,“约”是神制定,因而具备神圣性。同样,“法律”不过是神的旨意在全社会的体现,因而,法律也有其神圣性。社会能赖以法律运转,从根本上来讲,是人们对法律的态度,只有你认为法律是神圣的,法律才能起作用。

中国的法律对比起西方社会的法律,那就是儿戏。《史记晋世家39卷》一开篇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这一段的故事大致讲的是,成王儿童时,拿了一片树叶开玩笑对一位玩伴说,这是我给你的封地。旁边的史官立即将尚是儿童的成王的话记录下来,要求将地封给叔虞。成王说,我是跟叔虞开玩笑的,哪里可以当真呢?旁边的史官说,你是天子,你的话就是法律。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法律完全是由人定的。也就是由天子、由皇帝定的。皇帝随口说的一句话竟然成了法律。皇帝定的法律当然是对自己有利。如果日后发现当初定的法律对自己没有利,皇帝又可以随时将法律改了。毫无置疑,中国的法律没有神圣性。法律没有神圣性,所以可以随时更改。改朝换代之日,更是法律更改之时。法律没有神圣性,就沦落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什么时候守法对自己有利什么时候就守法,什么时候对自己不利了,就随时更改。

当代中国制定法律的人就说得非常明白,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也就是说,法律是用来对付弱势群体的人。法律既然是统治者的工具,所以执行法律也就必须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中。一位国家安全局的官员就亲口对我说,那些人权律师想用法律来跟我们作对,真的是天真以极。难道他们真的以为我们会跟他们按照法律这么玩吗?后来我们看到,果真,官僚阶层是不会跟人权律师这么玩的:他们将人权律师直接投入进监狱。例如长沙的谢阳律师,本来他还准备为受害人打官司,结果自己沦为了阶下囚。

哪怕是在犹太人这样的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帝定的律保留下来,同时也在发展出一些人自己定的律。这样问题来了:如果人定的法律与上帝原有颁发的法律相冲突时如何办呢?彼得对此作出了清楚的回答:“彼得约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 神、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徒4:19 )王怡牧师完全透彻地理解了这句话,就像早期的中国先知王明道理解这句话一样。王怡牧师说:王明道的立场就是我们今天家庭教会的立场。,与三自合不合作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信仰问题——究竟谁是教会的头:基督还是政府?因为三自是完全由政府控制的。

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如果要真正走向法治社会,首先得政教分离,政权的归政权,上帝的归上帝。至少,首先有一部分人先对上帝敬畏,进而对法律敬畏。然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敬畏上帝,这样敬畏法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可见,中国越多的基督徒,对中国法治建设就越好。或许,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打击基督教,根本原因是,中国政府根本就不想实行法治。毕竟,“朕即法律”可以给那么几个人十足的快感。

(作者诸一丁为中国家庭教会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