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援助协会—2025年5月24日)
中国之耻:“落水不救,倒地不扶”的深层原因
诸一丁
2025年4月19日下午,广东汕头两名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当时路过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想着要去救这两个孩子。这条河不宽,最多可以称为小河,大人跳下去,就是不会游游也可以站立稳,可是,因为路人的冷漠,无人援手,两个孩子淹死了。
几乎隔三岔五,就有新闻报道,有老人倒地,围观人一层层的,就是没有人去扶起老人。长沙一老人跌倒,59个人经过,竟然没有一人救死扶伤。
人们在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古代的孟子说,当一个孩子爬到井边时,任何人都会跑去救孩子,因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如果孟子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只怕会惊讶得无语了,因为人们已经丧失了恻隐之心。
有人说,恻隐之心的缺失这是因为中国进入了商品社会,大家只顾自己。听上去,这样的说辞似乎有理,但经不起仔细推敲。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进入了商品社会,台湾早就进入了商品社会,为什么大部分国家的道德风气却良好?为什么台湾的民风引起大陆人的向往?
可见,丧失恻隐之心,或者说,丧失人性与商品社会无关,而只与制度有关。
其实,中国人丧失恻隐之心是目前无神论政府执政后推行的一整套法律、社会道德教义后的必然结果。只是我们要较为庆幸的是,中华民族因有几千年文明积淀,因有1000万不怕逼迫的忠心良善的基督徒,这个社会仍旧能在泥淖中东倒西歪地缓步挣扎着前进,没有传统的积淀与基督徒默默地为这个国家守望,这个社会恐怕早就分崩离析了。
德国政治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详细考察了西方资本主义后,提出了“基督教伦理”这一话题,他认为,一个现代化社会要正常运转,要有一套凝聚力很强的信仰为基础,这样人与人才能建立互相信任的伦理关系。没有互相信任,也就不会有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资本主义这套经济制度就无法正常运转。在契约精神之上进而有互相帮助、发展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爱邻居的伦理道德。而西方的新教国家之所以能很好地运转,全赖基督教信教的理念得以实施。西方的法治社会就是建立在“十诫”和“两诫(爱神爱邻居)”之上。
学者指出,圣经旧约的十诫(见出埃及记20章)包含了三个层面:1.道德律;2.民事律;3.礼仪律。这三个律对于一个社会的建设起着莫大、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以色列民族几次亡国,最后一次亡国长达2000年,但仅仅因为守住了“十诫”,而以色列民族得以实现伟大复兴,再次伟大。新教在“十诫”的基础上又更加完善,提出了十诫的内核实际上是“尽心尽意尽力爱神以及爱邻居”,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能在基督教新教国家油然而生勃然而发。
新中国成立后,执政者不是将注意力放在民生经济和道德建设上,而是时时感到政权面临颠覆,所以要时时提高警惕,念念不忘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的捍卫政权的方式就是搞运动。所谓运动,就是无端地制造大量敌人,从而可以将本来应该用于民生上的资源用来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建设大量监狱,囚禁无辜的老百姓。在这种状况下,人人自危,哪里还有心去爱邻居?哪里还有胆量去扶倒地的老人?
先无们可能会说,我们也尽力搞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工程呀,大家不是每天都看到铺天盖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吗。但是,所谓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宣传对社会稳定的建设不仅没有起多大的正面意义,相反,今天的道德失落,今天人们不敢扶倒地老人正是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结果。
“学雷锋”运动是场闹剧,因为“学雷锋”的真正目的不是培养人做善事养善心,而是要求大家做螺丝钉,成为搞阶级斗争的顺服工具。“学雷锋”要求大家做件好事拍个照,然后写成报告向上汇报,这样就培养出一套虚伪的社会习惯,成为培养贪官的最初温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旧是处在实验阶段,尚不成熟。而基督教伦理观在众多国家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上千年,证明效果良好。凡实行基督教伦理的国家,经济发展都良好。即令像日本和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地区,也是由外来的基督教人士创立了一套制度后,本土全体人民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才有了以后的成就。中国政府为什么不在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容忍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体系?容忍基督教对社会的帮助、对政权的稳固是无论如何看都只有正面的意义。中国政府天天说,对外开放,那么为什么不对基督教也稍稍开放?
相反,当政府打压基督教、打压民间的道德正能量时,当那些打手、龌龊之徒能官运亨通时,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老人倒地无人帮扶。明眼人都看得出,如今道德低下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政府极为愚昧地残酷迫害基督徒的结果。放眼全世界,老人倒地无人帮扶,恐怕也只有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了吧。这不是国耻又是什么呢?
(作者诸一丁为中国家庭教会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