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官方基督教机构高调宣布2025 年度所谓“圣乐中国化” 蓝图



5/15/2025

 

(中国北京-2025515)在中国基督教网络空间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北京市基督教两会圣乐事工团队于( 5 7 日)高调宣布其 2025 年度的圣乐事工蓝图,核心目标直指推进圣乐中国化,这份看似旨在发展教会音乐的计划,实则暗藏玄机,引发外界对中国政府进一步干预和控制基督教信仰的深切忧虑。

据北京市基督教两会报导,此次会议汇聚 40 位教会领导事工骨干的会议,擘画了来年的中国化圣乐发展方向,重点包括组建官方圣乐队伍、开发具中国特色的原创曲库、举办中国化主题音乐会、以及在教会App中植入官方掌控的圣乐模块,并培训中国化骨干志愿者。

不难看出,中国化成为贯穿这些计划的核心词汇。在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强调基督教中国化的政策导向下,官方教会组织正在积极响应,试图将这一信仰纳入由国家意识形态框架。这种趋势早已体现在神学思想、教会管理等方面,到如今的圣乐,官方的触角无处不在。

所谓的开发原创圣乐曲库基督教中国化主题音乐会,不禁让人质疑:那些承载着普世价值和深厚信仰积淀的传统圣诗,是否将被充斥着中国文化元素甚至政治色彩的新圣乐所取代?

基督教素有歌唱的宗教之称,圣诗不仅是敬拜的载体,更是传递信仰真理、塑造信徒生命的重要方式。它是信徒群体共同的信仰告白,表达着对上帝的态度和上帝在人类生命中的旨意。

2021 年以来,中国基督教的网络空间遭遇严厉限制,大量基督教音乐资源被下架,连知名音乐团体 Hillsong 的作品也未能幸免。曾经在中國大陸基督徒中間盛行的App 赞美诗网雅歌更是被强行封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教会主导开发圣乐模块并推动中国化骨干志愿者培训,其目的显然在清除当局认为不合规的音乐内容,建立一套由官方掌控的、符合其政治意图的圣乐体系。

对于基督徒而言,圣诗远非简单的音乐,更是敬拜上帝、表达信仰的重要方式。每一首经典圣诗都承载着深厚的信仰传统和神学内涵,是历代圣徒灵性经验的积淀。强行推动圣乐中国化,并以官方认可的歌曲取代,无疑是对基督教信仰本质的一种扭曲和侵蚀,将逐渐消解其独特性。这不仅限制信徒们的音乐选择,更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对上帝的理解和敬拜的方式。

北京基督教两会的这份 2025 年圣乐事工计划,预示着中国政府对基督教信仰的控制将从外在管理进一步深入到文化和精神层面。颂赞上帝的圣诗都难逃被中国化的命运。

(对华援助协会特约通讯员高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