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台湾-2025 年 4 月
30 日)天主教第 266 任教宗方济各于 4 月 21 日上午 7 时
35 分在其圣玛尔大之家安详离世,享年 88 岁。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尤其对于中国天主教社群以及中梵关系的未来走向,各界人士纷纷展开讨论。
教宗方济各于 2013 年就任,在位近 12 年。作为首位耶稣会出身以及来自美洲的教宗,他以其亲民形象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美国《时代》杂志曾于
2013 年将其评为年度风云人物,称其为“人民的教宗”。然而,近年来,他在美国天主教徒中的好感度有所下降。
教宗方济各对中国展现出特别的友好和期盼。他多次公开表达访问中国的意愿,并积极推动梵蒂冈与北京之间的对话。2018 年签署的《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被一些人解读为梵方对中国政府做出的重大让步,但也因此引发包括香港荣休枢机主教陈日君在内的批评,后者认为该协议是对忠于教会的中国地下教会的“难以置信的背叛”。
教宗方济各的离世为中梵关系带来了新的变数,未来双方将如何互动,新的教宗又将采取何种对华政策,都将持续受到各方关注。
对华援助协会会长傅希秋博士于
4 月 27 日接受了台湾央广电台《为人民服务》栏目著名记者杨宪宏先生的专访,在本次访谈中,作为中国宗教问题专家傅希秋博士谈及天主教教宗的亲共与反共,并就此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协会对访谈内容进行了编辑,选取访谈的部分核心内容。
傅希秋博士在回答杨先生关于教宗去世将如何影响中国天主教徒的问题时,傅博士指出,新教宗的对华政策将直接影响中国数百万天主教徒的处境,他期待新任教宗的对华政策能够有别于已故教宗方济各,相比之下,他更倾向于欣赏若望·保禄二世对前东欧共产国家所采取的更具原则和坚定的政策。
傅希秋博士说:“中国天主教徒所受到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教宗对中梵台关系的定位。如果新教宗像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一样,采取更具原则性、支持宗教自由和民主的立场,将极大地鼓舞包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内的受迫害的中国基督徒。反之,如果新教宗延续目前被认为对中共中国软弱的政策,中共对基督徒的强硬迫害只会变本加厉,因为习近平政权绝对会认为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惩罚和问责地逍遥法外。”
杨先生问,教宗方济各对中国天主教社群(包括地下教会和国家承认的官方教会)意味着什么?
傅希秋博士认为教宗方济各在中国天主教社群中的形象呈现出复杂且具争议性。他以为教宗在北京政策上的让步是一厢情愿的上了北京的当,甚至背离了教会的教义及其实践。他说:
“教宗方济各的立场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一方面,对中共控制的所谓天主教‘爱国教会’而言,教宗方济各被视为致力于教会合一和地上教会的和解的力量。但对绝大多数‘地下教会’成员而言,鉴于中共对教会人员和管理持续不断的迫害和控制,以及中共强行推动意识形态统一的努力(即所谓的‘中国化’),教宗方济各对中国的政策被视为天真的妥协,甚至是对天主教会核心教义和实践的背叛。”
他进一步引述香港陈日君枢机以及其他天主教领袖对此所持的批评态度。他颇为失望的指出,“梵蒂冈和教宗方济各对中国基督徒遭受的迫害以及对在新疆西藏和香港和平抗议者的镇压一直保持绝对沉默。”
杨先生提问说,中梵双方于 2018 年签署的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已三度续签,最近一次是在 2024 年 10 月。针对教宗去世后该协议的未来会发生任何变化吗?他的继任者会选择修改、续签或放弃它吗?傅博士表示:
“正如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鉴于中国宗教自由状况在习近平领导下持续恶化,我认为这项‘秘密协议’已经辜负了中国的教会。它损害了天主教会长期以来作为受迫害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群体代言人的道德权威。新教宗绝对应该重新考虑这项协议,采取更具原则性的支持自由的立场,为中国、香港和台湾数百万沉默的人们发出重要的声音。”
(对华援助协会特约通讯员高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