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援助协会—2024年12月30日)
时评:中美友谊能否再多点包装?
诸一丁
中国报纸2024年12月23日还发表文章,强调中国人不过圣诞节,那是西方人的洋节,中国人民要庆祝长津湖战役的胜利,那是对美国侵略者的胜利。可是,第二天,《人民日报》与《环球时报》于2024年12月24日,也就是“平安夜”那一天,搞了一个活动,叫“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征集。这个活动在随后的几天中,在各大官媒报纸和网络都得到了广泛的报道。许多人惊呼,这对美国的态度变化也太快了,叫下面的媒体人无所适从。进而,许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中美关系有可能开始在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其实任何中国人,只要不是像张维为那样以靠反美来赚大钱的人物,谁不希望中美关系顺利发展、两国间友谊万岁呢?
但是,许多人读了这则消息,在评论区留言说,中国一方面大肆宣传长津湖反美精神,一方面又在宣传“中美友谊”,这中间恐怕又是大国之间的外交手腕,不能太过认真,真的以为中国方面会对美执行一条温和路线。说不定,特朗普一旦给中国货物加税,立马就变风成反美宣传。
如果政府不带偏见的话,“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应该不受政治的影响,时时去推动。同时这活动也应该包括“中美基督徒的友好合作故事”。历史上的那些友好故事就不说了,像美国基督徒帮助中国援建了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医院,扫盲等等。就是在改革开放后,美国基督徒也来到中国做过不知道所少善事。中国刚刚开放时,各大院校普遍缺乏英语老师,那时大学老师的工资不过百元一个月,根本无法聘请美国英语老师,这时,大量的美国基督徒自愿来到中国教授英语。还有不少美国基督徒到云南、贵州参加扶贫的工作。为这些贫困地区脱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美国基督徒自动地组成访华代表团,来中国参观访问,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他们为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不遗余力。
十年前,中国政府开始全力反美宣传,中美两国间关系渐冷,两国间的民间交往成断崖式下跌。几十年积累的友好人脉都荒置。现在很难看到有美国的基督徒来华旅游、讲学、投资。究其原因,是因为官僚中极左势力的抬头,认为美国基督徒来中国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体。这种极左偏见只能说是文革幽灵复辟,或者中国执政者太没有自信心。要改革开放、要叙说两国间的友谊故事,首先就是要有自信。真正自信了,才能宽容,有了宽容才能避免误会、更好地促进两国人民的交往。中美两国的基督徒无疑可以为中美两国的友好往来做出积极正面的贡献。
缅怀过去的“中美友好合作故事”目的是为了鼓励这样的故事今天仍旧有人书写。中国政府促进两国民间往来的最好作法就是深化改革,容忍国内的基督教,不要随便制造教案。一方面制造教案,一方面要说服美国大众来华旅游、投资,那必将是件相当费力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你们基督徒不要想多了,想趁机浑水摸鱼。打击你们基督教与邀请美国人民来华访问、投资之间并不互相矛盾,且是必须同时进行的。如果有官僚持这种想法,那么要真正做到吸引西方游客、做到广泛的文化交流则几乎不可能。例如我现在就不会去俄罗斯旅游。以前曾喜欢去俄罗斯旅游,但自从俄罗斯成为侵略国家后,我就十分反感、厌恶俄罗斯,我绝对不会现在去俄罗斯、也不会购买俄罗斯产品。现在中国有许多俄罗斯产品专卖店,里面顾客稀稀落落,肯定是赔本买卖。在我的潜意识里,购买俄罗斯的产品,就是支持俄罗斯的侵略。同样的道理,许多美国基督徒会觉得,此时来华旅游、来华投资无异于支持迫害基督徒。
中国基督徒并不是夹洋自重,企图利用中国想吸引美国友人来华的时刻向政府提出条件。不是的。中国基督徒并不害怕逼迫。但真的是为中国政府着想。只要政府对基督徒采取宽容,我们将利用教会的影响力,促进两国间的交流,带动美国基督徒来华旅游、投资,实现中国政府讲述“中美友好合作故事”的愿景。这种深度包装很有必要。
中国基督徒为国效力,不需要中国政府出一分钱,而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效果。这难道不值得中国官僚们一试吗?
愿2025年,中美之间不要有贸易战,愿两国之间多有友好合作的故事,愿中国不再有逼迫基督徒的教案,愿海外的基督徒、非基督徒都踊跃来华旅游、讲学、学习、贸易、看中医。愿中国官僚知道,在中国发生的每一桩教案都是在给中国政府抹黑、在给中国人抹黑,一个黑脸、手持斧头的李逵形象不可能吸引太多的人。
(作者诸一丁为中国家庭聚会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