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的政教关系再思



7/19/2016

作者/周恬弘 (东方教会长,门诺医院行政主管)

※台湾教会政治立场各异

今年1月16日台湾人民透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全面政党轮替,总统由民进党的蔡英文女士当选,国会议员席次也由民进党单独过半,长期执政的国民党同时失去行政权和立法权,变成名符其实的在野党。如此巨大的政治权力变革,对台湾的教会来说是一项崭新的考验,国语教派和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以下简称长老教会)都要再思未来的政教关係。

二次战后兴起新的一波各基督教派来到台湾宣教的浪潮,其中不少是跟着国民政府从中国来到台湾的教会团体,或可笼统称为国语教派。这些教派与国民党关係良好,大多拥护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在政治立场色谱上偏蓝,较认同大中国意识。

相对来说,长老教会1865年即由苏格兰的宣教师设立,信徒背景以在台湾落地生根的基层民众为主,经历清朝、日本和国民政府的统治、特别是受到二二八事件与蒋家政权打压的影响;加上1970年代台湾的国际地位快速崩落,在近代政治神学和本土神学潮流的推波助燃下,长老教会逐渐对国内外发出批判国民党政府及认同台湾国家主权的声音,并与当时出现的反对力量互相支持,推动台湾的民主改革。为此,长老教会将近半世纪以来,理念和行动几乎都与党外和民进党站在一起。

如此截然不同的历史经验,导致国语教派与长老教会很不一样的政教关係,前者亲蓝,长期拥护执政者;后者亲绿,长期支持在野党。如今执政与在野互换,完全打破原来的政治生态与权力结构,两大教会系统会如何回应?各自的政教关係要如何调整发展?很值得我们注意。

※耶稣如何面对掌权者?

教会在思考政教关係时,最好的典范就是耶稣如何处理祂与掌权者的关係。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在世时,特别是祂三年的传道生涯期间,所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当时被社会主流所排斥、忽视的边缘人或弱势者,包括妓女、身心障碍者、病人、盲人、寡妇、税吏、渔夫、异族、反对派人士。他时常亲近一般的草根大众,向他们宣扬上帝国福音,却与政治及宗教上的权势保持距离,甚至被当时的掌权者视为敌人。确实,耶稣的言行在掌权者眼中是极具威胁性的异议份子;对许多犹太人来说,耶稣被认为是带领他们复兴王国的政治领袖。可是祂也明白告诉审判祂的彼拉多说:「我的国度不属这世界;如果我的国度属这世界,我的臣民一定为我争战,使我不至于落在犹太人手里。不,我的国度不属于这世界!……我的使命是为真理作证,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上。」(约翰福音18:36-37)

耶稣的言行不见容于当时的政治与宗教掌权者,因此联手将祂处予极刑。耶稣离开这个世界之后,门徒被迫害,但教会却在打压下成长茁壮。直到基督信仰被罗马帝国认可、接纳成为国教,教会受到政权的保护,罗马主教后来成为「教皇」,权威高过圣经,其影响力超过政权,西方国王都受教皇的加冕,教廷向各地教会课徵捐税。政教不分导致罗马教廷的腐败,引起宗教改革,重新确立「圣经权威高过主教权威」的信念,这是新教的共同基础。

无论是从耶稣教导或教会历史来看,新教教会都不应该成为世俗的执政者,或是掌权者的同路人。教会要扮演的是真理的见证者、社会的良心与改革者、和弱势者的朋友。要实践这些角色,教会必须秉持信仰,讲执政者不喜欢听的话,对抗社会主流价值观,以行动关怀社会边缘人,为弱势者争取权益。

※新政局对不同教会的挑战

对国语教派来说,这次大选的结果固然绝非他们所期待或乐见,但因为长期以来支持国民党,反对民进党的立场,反而可以在民进党上台后,发挥反对者的角色监督执政的民进党政府。从这个角度看,政党轮替或许有助于国语教派教会更进一步实践信仰,为在野或弱势者发声,扮演社会的信仰良知。

这次的政党轮替对长老教会的挑战更大。眼看过去长期支持的民进党终于全面执政,似乎台湾有「出头天」的契机,长老教会的领导群和大多数的会友内心应该有无比的欣喜,并对民进党政府充满期待。但是,这也是一个长老教会所面临的转折点,到底在政教关係上,未来教会要任凭「民进党情结」的发酵扩大,去附和执政者,还是应该继续扮演「旷野的声音」?

如前所述,若要忠于真理,并且从历史的教训学习,长老教会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坚守在旷野立场,用信仰检视民进党政府的施政,为弱势人民发声,为社会公义奋斗。的确,对长久以来具有革命情感的民进党友人要提出忠告和批评是不容易的,但是为了实践真实的信仰,宁可选择走一条较难的道路(马太福音7:13-14),做为执政者的良知批判者,而不是执政者的好朋友。

政治学原理和历史都告诉我们,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因此民主体制非常重视权力的监督与制衡,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民进党全面执政后,掌握行政权与国会的多数,权力集中的诱惑和风险就愈高。即便短期内的变化不明显,但是长期权力集中所造成的腐败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性的软弱,也就是罪性。教会应该比任何人更清楚这点。

※和执政者保持距离以防腐败

通常当一个政党处于在野时,政治资源少,成员主要靠理想互相凝聚,同心的程度高,比较不会计较头衔或争夺权位。不过当它取得政权后,国家的人事和财政资源直接成为成员争夺的对象,不仅破坏原本的同心,更会弃起初的理想于不顾。

就算其内部政治资源分配没有产生太大的问题,外界的政商关係也会对执政者产生极大的试探。这些政商利益是会主动渗透进入执政集团的,极少人能够抗拒;只要有少许破口,就会对执政集团进行腐蚀,使其崩坏,而且时间愈久,破败的程度与范围愈大。

因此教会不可寄望任何地上的政权,或期待英明全能的领袖或哲学家君王,前者是不存在于世上的,后者即使存在,也已经证明是不可靠的。信仰告诉我们,只要是人,就是不完全的,教会的头和唯一的信靠是主耶稣,除此之外,别无盼望的源头。

教会与执政者保持距离,甚至维持某种程度的紧张关係,也是防止自己腐败的方法之一。教会或许无法提供实质的利益给执政者,但执政者却能够用各种资源收买教会。特别是长老教会过去与民进党有相当友好的关係,应该比较容易从民进党政府取得所需要的资源,可是却赌上逐渐成为其次级团体的风险,失去本身的信仰立场。更严重的是,在丰富的资源与安逸的环境中,教会将只在意内部利益或资源的分配,不知不觉丧失宣教的热诚与动力,陷入「资源的魔咒」。

长老教会一直倾向支持民进党的主要理由是对政治民主改革与国家认同理念上的契合,今天台湾的政治改革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受到国际的瞩目,人民的要求也会让民主继续走下去,不太需要教会去锦上添花。在国家主权和认同的强化、国际地位的争取和两岸关係的处理上面,则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但可以预见的是当民进党执政之后,受到国际压力的影响和国内民意的牵制,在这些议题上会趋向保守,而往中间路线靠拢,无法像在野时那样的鲜明主张。因此,长老教会必须坚持从民间的立场提出更有力的诉求,更积极地为台湾发声,把政府不敢讲、不能讲的诉求讲出来,将台湾对内外争取国家主权的空间尽可能拉大,给予民进党政府强烈的压力继续拓展国际地位与主权。期待未来长老教会透过凝聚民间的力量去推动重返联合国,以及独立公投等诉求,来为这份使命努力。

※教会也该成立智库

台湾目前所面临的不只是国际地位的挑战而已,更艰钜的可能是社会与心灵价值的改造,包括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扩大、居住正义、世代不公、人口老化与少子化、环境污染、核能安全、能源政策、药物滥用及毒害、黑心企业、食品安全、行政贪污、住宅安全、都更配套、公共安全与灾害控制、家庭功能崩解、教育价值与方式陈旧、医疗健保制度缺陷、司法不独立,弱势长者、身心障碍者、照顾者、基层及外籍劳工、同志、受刑人、更生人、游民等社会边缘人的处境等,都是教会更需要关切的议题。然而执政者在面对这些议题时都会趋于保守,我相信即使民进党政府也不例外。教会在这些议题上不是与执政者站在一起,而是根据上帝的心意,走在他们的前面,发挥先知的角色,说出真相,即使这样会得罪众人或执政者。教会最好能够成立智库,独立从事相关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对策,为社会改革尽实质的心力,透过真实的见证,将信仰的福音带入台湾的社会,让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

台湾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多元的社会,有多元的政党、社会议题、教会团体、和政策主张,不再只是非常简化的蓝绿二元论。任何教会都不应该成为特定政党的附庸,无条件支持或为其背书。特别是教会不应该去附和执政者,而是服膺在「上帝主权」之下,督促执政者「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上帝同行」。盼望台湾此次的政党轮替,成为所有教会团体反省和超越其原本政教关係的契机。这样的改变为教会带来更大的挑战,但也大大扩展了我们实践信仰的范围。

原文来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杂志 第 15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