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提高中国软实力关键在扩大个人自由



9/03/2014

8月28-29日,第十届华人海耶克(哈耶克)学会年会在台湾逢甲大学经济学系举行,凤凰网大学问获得独家授权,发布与会学者的演讲内容,与广大网友分享。本文经茅于轼老师同意,凤凰网大学问精编发表。同时,感谢逢甲大学陈善瑜老师的大力支持。


  哈耶克在二战结束的前一年警告大家不要牺牲自由走计划经济之路。可是还是有三分之一的人类选择了计划经济,其代价是上亿人口的死亡和不计其数的财产损失。中国是最典型的一个。

  个人的自由不但能够防止因资源错配造成绝大的浪费,而且也是文化、思想、科学创新所必要。中国在硬实力方面腰杆已经硬起来了,但是在软实力方面还是一个侏儒。

  茅于轼: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代表作有《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等。2012年,茅于轼获得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



   以下为精编内容: 

 
  中国经济发展导致如今的自负

  七十年前哈耶克发表了他的传世之作《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决战正酣之时,出版了这本书。在战争胜利初见曙光的背景下,警告不要在胜利之后走向奴役,确实是非常有远见卓识之举。可惜的是哈耶克的警告并没有唤起大众的警觉,依然有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选择了错误的道路,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今天我们来纪念哈耶克,再次发出警告,能不能防止下一次的错误,还是没有把握的。所以今天我们来纪念哈耶克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这七十年中,虽然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朝鲜战争,国共内战,美越之战,都是伤亡上百万的大战。再以后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发生的暴政导致在和平时期近亿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远超过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更是直接和不听哈耶克的警告有关。有了这么多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比七十年前聪明多了。全球再有几亿人口选择计划经济道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是误导人的理论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即使大规模返回计划经济的事情不大可能,但是在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不断遭遇挫折,思想混乱,不知所宗,这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奇迹般的成就。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道路,是通过混合市场和计划的双轨制方式取得成功的。由于双轨制,老的制度和新的市场同时存在。计划经济时城市人口都是既得利益者,因为他们享受低价商品的供应。如果立刻取消计划供应会遭到强烈抵制。双轨制在转变为市场制度中没有人受损,改革的阻力较小。

  这和苏联一步转入市场经济的休克疗法不同。苏联的道路导致居民强烈不满,经济倒退,人民生活下降,长达约十年之久。由于经济方面的成功,中国人相当自负,认为找到了通往富裕的普遍规则,可称之为北京模式,堪与华盛顿共识相抗衡。的确,中国至今并没有完全放弃哈耶克所反对的计划经济,还有五年规划,大量资源的配置控制在政府手中,比如土地基本上是国有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产出是国有制的企业提供的。这些现象是不是说哈耶克的主张现在已经不适用了?这是我们纪念《通往奴役之路》发表七十周年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中国的计划经济是彻底失败的

  新中国建国后执行了一条计划经济之路,在当时有远超过一半的人都同意计划经济的道路,认为这条道路能更快地使中国富强起来。那时候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的产出很低,国家很穷。大家都认为中国要走工业化之路。1953-57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按这个设想制定的。工业化就是用机器设备装备各行各业。为了有更多的机器,就要先加强重工业,它是生产机器的行业。这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思路。在执行中发现为了使工业化更快一些,重工业事先加强自己,这样可以快上加快。结果是重工业自我服务的工业化路线,导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国人民的生活非但没有改善,而是相反,弄到了吃不上穿不暖的极度贫困状态,而且重工业受拖累于商业和农业的严重不相匹配,它本身也没有实现快速发展。当时只有极少数的经济学家反对突出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马寅初就认为不协同发展农业和商业,工业也不可能得到发展。但国家计委的人讥笑马寅初提倡的是团团转经济学,他们否认经济各部门的相互依赖性,认为突出一门,单刀独进能够成功。

  当时还认为,为了工业化需要最初的投资。资金从哪里来?只有节衣缩食一条路,把降低生活所节约的钱用于工业化的初始资金,听起来也是很合理的。所以解放后的三十年一直是“先生产,后生活”。人口从1950年的5.3亿增加到1978年的9.6亿,可是新建的住房极少,住得拥挤不堪。不但很少吃到肉,连起码的粮食都严重不足。这条计划经济之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彻底失败的。

  相反,改革后既没有提倡工业化,也没有节衣缩食,我们讲的是市场化。结果是生活节节提高,工业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1958年大跃进的钢产量指标是1070万吨,到1978年文革结束时是3200万吨,如今达到了八亿多吨,超过全世界其他各国之和,这应该说是完成了工业化。确实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为什么听起来很合理的工业化道路会失败,至今并没有认真总结,还有许多人不懂得自由市场的优越性。

  计划本身并没错,只是政府判断会出错,企业家比政府更接近现实市场

  计划经济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从长远看,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它必定是效率低下的,会导致全社会的贫困化,甚至导致巨大的人间灾难。中国改革前的三十年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这并不等于一切计划都错了。特别是计划做了本该市场做的事,计划并不错。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都是对的;计划都是错的。它不以是否有效率来判断是非。中国在改革初期,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后,急需基础设施的服务,如交通,通讯,电力。这些行业私营经济也能够提供,但是由于高昂的交易费用。筹资,建设,收费等方面的问题,全靠市场合约的达成,会很费时间。所以基础设施的滞后往往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印度,埃及,菲律宾和许多非洲国家的经验都说明这一点。他们无一不在基础设施的落后上,几十年解决不了而拖了后腿。但是在中国由于强劲的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没有阻碍经济成长。在中国没有电力供应不足,没有交通设施的落后,也没有通讯费高不可攀。因为政府做了本该由市场做的事,所以计划并不错。

  在经济远离均衡状态时,缺什么,很容易做出判断。谁都知道印度缺电,缺交通。但是在接近均衡状态时,缺什么,余什么,绝不是容易判断的。政府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以此作为制定经济计划的基础。但是政府的判断未必正确。企业家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企业家的判断往往比政府更接近现实。这时候政府所做的判断和以此所做的计划就会出问题。中国的经济已接近于均衡,此时政府的判断往往会脱离实际。最近报道的许多地方政府搞的开发区项目变成了鬼城,大量空置的楼房找不到客户。还建了利用率很低的高速公路,大而无当的机场等,都是例子。所以对中国这样接近于均衡的经济,再搞计划经济是会要犯错误的。

  没有邓小平胡耀邦,“高尚而纯粹的革命”还会伤害更多的人

  我认为哈耶克的警告远不止于防止计划经济的祸害,更重要的是关于个人自由的重要性。这本书中所讲的“奴役”就是以各种理由干涉个人的自由。这种理由都是十分美妙动听的,如建设一个没有剥削,各取所需的社会;打倒一切人与人不平等的制度;穷人要解放;奴隶们起来挣脱身上的枷锁。这些口号非常有诱惑力,特别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往往是大多数),因而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响应。可是这条人人平等的道路终点却是一个地狱。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世界各国追求绝对平等的运动无一不是以这样的终点来结束的。以中国改革前的历史来看,毛泽东的初衷就是要横扫旧世界一切不平等的制度。他认为压迫穷人的是有钱有势的人。有钱的人就是地主资本家;有势的人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还感到有学问的人也让底层人士感受压力,所以也要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这些人就是文革中革命的目标。这样高尚而纯粹的革命运动很受大多数人的欢迎。就算有人不赞成,因为没有占领道德的高地,也无力反抗。但是十年文革的结果是社会的精英都被打倒,社会变成了无序的混沌体,很难有发展的机会。等到人们觉悟的时候已经太晚。要不是毛泽东去世,邓小平,胡耀邦等人力挽狂澜,这条错误的路线还会伤害更多的人。

  中国缺少阶层垂直流动,因为特权阻碍

  事实上人们追求自由,也追求平等。而这两个目标从绝对的意义上是互相矛盾的。给人以自由的结果,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人与人在收入、地位、权势方面都会有差别。我们所能够做的是限制这个差别的过于扩大,而不是完全消灭这种差别,去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绝对平等的社会是一个乌托邦社会,最终是一座地狱。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有缺点但是能够不断改善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理想的无缺点的社会。在收入方面,追求一个人人平等的制度恰恰是错误的,收入必须有差别,吃大锅饭是没有效率的。好的收入分配不是人人平等,而是差距不太大,更重要的是有充分的垂直流动性,低收入阶层的人有畅通的渠道进入中高收入,没有特权的阻碍。这一点恰恰是当前中国所缺少的。

  个人自由能有效创造财富,提高中国软实力

  哈耶克这本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自由。反对计划经济,因为它侵犯了普通公民的自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计划制定者和计划执行者,后者服从前者的命令,于是社会划分为权势者和劳动者。后者因为要听从前者的安排,失去了自行选择谋生的自由。计划经济时,特别是在文革中有大量职业错位的事例。让工人组织的工宣队接管大学,军队组织的军宣队接管工厂,知识分子去种地,工人上大学,做研究,不但违背了个人自由,也因优势错位造成社会生产力大幅度下降。财富的创造不是光靠劳动,而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劳动如果违背了这一条不但不创造财富,还会消灭财富。计划经济时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大练钢铁,上山下乡,深挖洞,三线建设都是巨大的浪费。如果有个人的自由这些事都不会发生。

  个人的自由不但能够防止因资源错配造成绝大的浪费,而且也是文化、思想、科学创新所必要。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9%,但是几千个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中没有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芝加哥大学一个学校就有七十多个诺贝尔奖获奖者。这样的对比太令人吃惊了。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太笨,而是因为没有自由思想。中国在硬实力方面腰杆已经硬起来了,但是在软实力方面还是一个侏儒。比如很少有人愿意移民来中国,倒是中国人大批移民去发达国家;在国际形象中中国称不上是一个帮助被压迫人民的,主持正义的力量,倒是常常助桀为虐,把叛逃专制压迫的人送回虎口。

  我们需要人人平等的自由

  自由必须落实到个人,而且是人人平等的自由。没有谁的自由比别人的更重要。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是人人平等的自由;无产阶级的自由化是特权者的自由。这二者互相冲突。为了维护特权者的自由统治者不断打压资产阶级自由化。但是百姓还是喜欢人人平等的自由。所以打而不绝。现在肃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大概也想明白了。

  提倡自由的众多人中哈耶克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提倡自由?因为妨碍个人自由的力量太大了。个人自由本来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它不需要别人付出代价,社会成本为零。之所以有人反对,是因为特权者想通过侵犯他人的自由获得额外的权利。特权就是这样得以维持。

  马克思认为雇佣关系造成了剥削和压迫,其实如果双方都是平等自由的人,谁也不能控制对方,剥削无从发生。倒是特权产生了剥削和压迫。因为特权者能够能控制你而不受制裁。特权在中国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无所不在,极大地妨碍中国整体上的进步。

  全世界提倡自由的诸多人物中,像贝多菲,洛克,阿玛提亚.森,等人都是外国人。中国还没有一个对自由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虽然也有自由的基因,但因受皇权的抵制从来没有获得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争取自由的斗争格外艰难。世界上的独裁者都想把百姓训练成死心塌地跟随主子的奴隶。其方法就是控制思想,打压言论自由,制造恐怖,不让有独立思想的人说话,甚至伪造历史,隐瞒真相,颠倒是非。所以一个政权如果想控制百姓的思想,很可能是一个对百姓有危险的政权。如果人民有自由选择的机会,绝不会选一个限制自己自由的政权,绝不会同意把自己纳的税款养一批人来限制自己的自由。

  哈耶克的这本书发表七十年来全世界追求自由的运动有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拿中国的情况来看,改革以后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不但中国百姓有了相当大的经济自由,在政治上自由的扩大也绝非过去所能想象的。但是离开真正的自由政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还要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王明毅,冯兴元译(2013)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中译本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狮子山学会(2007):《往左走往右走:哈耶克:启迪自由之路》,香港天窗出版社。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