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跟不上」 早已处于水深火热——左翼,你看得见我们吗?



11/29/2016

陈婉珊

美国大选希拉莉看似得尽天时、地利、人和,却大热倒灶,外界震惊之馀,亟亟寻找解释原因。对于在香港的我们,有甚么启示呢?受限于个人视角,原谅笔者主要从最熟悉的角度(LGBT议题)评论,但见微知着,其他方面也可举一反三。对于特朗普当选,一个常见的解释是居于乡郊的低学历白人男人,基于自保心态投了共和党候选人一票,如一位本港立场温和的左翼时事评论员便引用这种解释,作出反思,劝诫左翼不能操之过急,要「顾及那些社会上追不上的人的感受与焦虑」,以免适得其反,使争取大同世界的努力前功尽废。1

喜见左翼开始反思他们一往无前的倡议。然而,这种反思远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也许左翼精英应离开安舒区,放弃在象牙塔内指点江山,走入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看看世界上其他弱势人士,才能作出恰当的反省,修正方向。

水深火热

一位右翼新闻网站记者便揭示了自由派不会明白的理由,为何基督徒投票给特朗普;特朗普三度结婚、经营赌业、说话粗鄙,为何福音派和天主教仍纷纷投票给他呢?正是因为奥巴马主政的八年内,令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奥巴马政府强迫教会和学校接受新性别意识形态,不惜签订行政指令迫学校遵从,反对者被标籤为「恐跨」(transphobia),迫使他们噤声;基督信仰被标籤为「恐同」和「仇恨」,基督徒父母对于能否将信仰教导下一代感到莫大压力;基督徒小商人失去苦心经营多年的生意,只因拒绝服务同性婚礼,他们平凡而稳定的生活被破坏,然而同性恋者轻易可以找到其他愿意提供服务的商店,为何定要迫使基督徒屈服?基督徒僱主也被迫资助僱员堕胎和避孕。

希拉莉支持者经常说他们「恐惧」(fear)特朗普,但大学的性别研究课程会因为特朗普上场被迫关闭吗?同性恋组织会被打压吗?不大可能。相反,在奥巴马治下,国家渐渐对保守教徒很不友善,他们的身份遭到公权力和社会双重否定,真正令他们感到恐惧。纵使特朗普不为基督徒做甚么,最少会让他们喘一口气。这些自由派不会明白,「针唔拮到肉唔知痛」,一句「跟不上」除了漠视他们所受的压迫外,更把责任加诸他们身上,彷彿「跟不上」是他们的错误。

左翼助长反智之风

「政治正确」代表正确吗?笔者留意LGBT运动四年,胆敢说这运动已变质。同运运用种种手段推动他们的议程,但左翼只会包庇,哪裡有公义、诚信、真相?同运一方不断扭曲反对者的理据,再抺黑对方反智,譬如反对同性婚姻便是仇恨同性恋者,也矢口否认会出现「逆向歧视」。笔者的亲身经验是,你必须事事有一定认识,甚至比他们熟悉,他们才放弃拿话诓你;为了争取同性婚姻和同性抚养(gay-parenting),他们拿着一批欠缺代表性的研究,便坚称同性抚养的孩子与异性双亲家庭孩子的表现没有分别,甚至更优胜。你需要用十倍时间仔细研究来驳斥他们。可是多年来他们成功渗透了一些专业界别,如心理学团体、律师、社工等,异见难以得到重视。2

跨性别儿童也是,明明临床科研证据显示约八成跨性别儿童不会过渡至成人,可是跨运却推动法例禁止精神科专家帮助他们认同原生性别,影响这些跨性别儿童的福祉。3

最近一项争议,使笔者感受尤深。岭南大学新一届干事会候选内阁因为打算停办「性/别文化週」而遭痛骂,《立场新闻》也有报道,候选内阁备受压力下发出声明,会复办有关活动。痛骂的焦点是两名基督徒阁员,基于信仰打压性别议题讨论。然而,停办就是打压讨论?不是吧,同学之间的讨论哪来打压?如同「环保週」,目的是推广环保,已预设立场,「性/别文化週」显然也不是提供一个中立的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性别议题。过往其他大学举办的「性/别文化週」已引起广泛争议,包括展示性玩具、邀请性工作者分享「实战」经验等,意识开放露骨,不是人人也受落。笔者不反对讨论,大学正是刺激学生思考的地方,问题是性别议题欠缺讨论的空间,不同意就是「耶L」、恐同、独裁,这种欺凌的风气正正窒碍不同意见的讨论。外国着名学府甚至有大学生要求在大学内设有不受言论「伤害」的「安全空间」(safe space),已引起广泛争议。

反思政治正确

如果左翼无视他们倡议的种种荒谬,只将以上一切,均简单归结为「社会有些人追不上」,因此反对左翼议程的话,恐怕今次他们是「白输」了,社会继续撕裂,也不会迈向真正的进步。很多信徒不明就裡,受社会思潮影响,认为保守教徒不应该反对LGBT运动,却看不到更大的不公义。有时,一些信徒会抢先耻笑保守信徒,大有「我不是这类基督徒」之态。近几年,教内有声音要求教会和信徒多关注社会政治议题,笔者乐见其成,然而,更希望推动教会改革的倡议者,用同一标准检视左翼的议题,不要对左翼运动种种不公义行径视而不见,成为弟兄姊妹的绊脚石。

愿今次美国大选是一个契机,挑战左倾信徒反思政治正确,希望教内的知识份子牵头,不同立场的信徒可以彼此聆听。4

(作者为香港性文化学会研究干事)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16.11.22)

1. 蔡子强,〈美大选启示录:对「政治正确」的一次大反扑〉,《明报》,2016年11月17日,页A28。笔者只是针对这文的论点评论,对作者本人的立场存而不论。

2. 如着名心理学家、前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Dr. Nicholas Cummings 201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最高法院宣誓作证,指出「性倾向的心理治疗及辅导已经变得高度政治化,同性恋运动成功游说公众,去相信同性恋是天生及不能改变。」(段25) 其实这说法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而令他感到沮丧的是,包括美国心理学会在内的一些具规模精神科团体,一直没有对以上说法提出反驳。只是在最近不断出现的证据下,美国心理学会才似乎有软化的迹象。(段26) 证词全文(英文):http://www.consciencedefense.org/contents/media/Nicholas_Cummings_Declaration.pdf

此外,Dr. Cummings指出同性恋运动如何影响美国心理学会和相关科学研究,访问影片请看:http://facts4lgbt.info/b5/article_detail.php?type=multimedia&cate=14&id=9

3. 篇幅所限,这裡没法提供充足理据,本会已有不少研究,如有疑问,欢迎联络,或参考:「性文化资料库」。

4. 一些常被批评的右翼问题,如白人至上主义、男性沙文主义,或美国宗教右派等,当然有反省的空间。笔者无意说左或右哪边较优胜,只是希望中间温和的声音会得到更多共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