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子仪到席胜魔、从福音入晋到庚子教难——话说家乡山西(应县)教会历史(上)



4/24/2017

刘盐约 盐约之声

按语:又到回乡探亲时,心里充满了激动。我的故乡在山西晋北黄土地上,具体是在雁门关外塞外高原桑干河畔。因在雁门关外,故而这块土地被称为雁北,分布着大同朔州两个地级市和十三个县(区),人口数百万。这里毗邻内蒙古大草原,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激烈争夺和紧张对峙状态。山西这块土地历史上饱受战乱饥荒等蹂躏,然而上帝的福音也通过多种方式临到这块四面环山而封闭狭隘的土地。笔者2014年7月探亲回家,在家乡应县教会教堂曾住过几天,当时是参与一个青少年营会的信息分享,在闲暇之余考察了福音传布家乡的一些状况,访问过几位老信徒。但由于资料有限,只能写一个轮廓出来。尽管如此,仍然能看到上帝之手在家乡的伟大作为。这是家乡教会历史系列之一,从景教入华写到庚子事变。以下内容由曾经所写的两部分文字组合而成。


我的家乡应县位于山西北部,黄土高原北端,靠近五台山和北岳恒山,再往北与内蒙古接壤,这里曾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历史上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洲人先后都从这里进军挑战中原王朝,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早期把大同(当时称为平城)作为首都。鲜卑人留下了大同云冈石窟,契丹人留下了应县木塔,然后消失在历史舞台中。家乡的佛教气氛非常浓重。

谈家乡应县的教会历史要放在整个山西教会历史的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在此稍微提一下基督教发展历史。主后一世纪,基督教信仰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兴起,并借助教会的宣教活动向东南西北各处扩展,遍布整个罗马帝国并延及周边地区。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基督教在西亚的一个宗派把福音传到了位于东方的古老中国,唐人将这一西来的信仰称为“大秦景教”。据正史记载,安史之乱时,有景教宣教士在山西名将、后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军帐内任军事参谋,协助郭子仪平定叛乱,受到朝廷嘉奖。有人推测,郭子仪家族成员里有基督徒。但景教仅局限于宫廷和上层贵族,没有在民间扎根。加之景教教士在宣教策略上过分依赖佛教词汇而失去了自身特色。因此,当845年唐武宗发动灭佛运动时,景教受到牵连,从此在中国一蹶不振。

扎根于民间的山西教会历史要追溯于19世纪70年代末。福音入晋和当时发生的一件大事紧密相关。1876(清光绪二年)华北五省(山东、直隶今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发生严重旱情,并引发大饥荒,持续到1879年,饿死人口达一千万以上,非常惨烈。史称“丁戊奇荒”。由于以山西河南两省最为严重,又被称为“晋豫大荒”。经历过1960年大饥荒的我爷爷生前曾告诉我,他的爷爷在光绪初年经历过一次大饥荒,差点被饿死。爷爷所说的应该就是“丁戊奇荒”。 

大饥荒却为福音入晋提供了契机。当时西方各差会和宣教士积极展开赈灾活动,挽救了很多濒临死亡线的饥民。第一个进入山西赈灾传教的宣教士是英国公理会的李修善牧师,他所接的果子之一是带领了乡村秀才席胜魔(公元1835-1896年)信主。在今天的山西教会,说起席胜魔牧师和他的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席胜魔是山西教会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也是山西第一个被正式按立的牧师。席胜魔牧师信主前名叫席子直,是一个秀才,又是一个烟鬼。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又受到民间鬼神宗教的影响,对死亡和阴府充满恐惧。直到有一天,他在科举考场外被李修善牧师发的福音单张吸引而认识了主。信主后,席胜魔不仅自己戒掉了鸦片烟瘾,还广建戒烟所帮助救治大量瘾君子并借此传布福音建立教会。后来和内地会紧密配搭取得了不凡的福音成果。 

继李修善之后,以“上层路线”和文化宣教著称的英国宣教士李提摩太从山东来到山西投入赈灾活动,并展开社会调研了解山西风土人情,还向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进言。紧接着是戴德生的内地会进入山西。各差会宣教士们通力合作,在山西赈灾的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也获得了山西官绅和民众的高度认可,为以后的福音事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与此相反,河南官绅就对宣教士防范甚严,拒绝宣教士进来赈灾。

内地会在山西城乡基层地区广泛地开展福音工作,李提摩太则广泛结交山西各级官绅,对这些知识精英进行基督教信仰的启蒙开导工作。1905年李提摩太还利用美国庚子赔款在太原创建了山西大学。山西忻州有一座百年教堂叫“福音堂”,前几年陷入拆迁风波,就是李提摩太所建的。 

19世纪末期,来自北欧瑞典的一批宣教士跨过雁门雄关,来到了山西北部,广泛地传播福音,建立教会。有位老信徒告诉我当时内地会把山西雁门关以北的禾场划分给瑞典国的宣教士进行福音拓展,因此山西北部一带受瑞典宣教士的影响很深。瑞典宣教士到达大同之后,进一步把福音工作推进到内蒙的呼和浩特和包头一带。而我的家乡应县就是在这时候由瑞典宣教士传进福音建立教会的。我手头掌握的资料不多,最近上网看到国内出版了一本书《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讲述了瑞典宣教士在20世纪初来华献身在偏远的云南、山西等偏远地区传福音的感人事迹。

宣教士进中国,不仅仅是传布福音,还兴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怀工程,办医院、建学校、盖戒烟所、废除裹脚陋习、倡导男女平等等,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宣教士给山西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今天山西教会的兴旺与此也很有关系。尤其是山西南部的临汾、中部的太原和北部的大同福音最为兴旺。 

但宣教士们来华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并很快被满清守旧派利用,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人事物,教会首当其冲,遭遇第一次大逼迫,尤以山西受祸为甚。因为时任山西巡抚是属于太后党的满清守旧官僚毓贤。在毓贤的怂恿下,义和团到处抓捕宣教士和基督徒,大肆杀戮,连妇女小孩都不放过。

义和团变乱只持续了一年多,大逼迫之后教会反而更加兴盛,基督徒信心经过试炼之后更加坚固!

从“汾阳王”郭子仪(主后纪元8世纪)到一代圣徒席胜魔(主后纪元19世纪)跨越了11个世纪,长达千年之久。这中间也穿插了元代“也里可温教”(蒙古人对景教天主教的统称,意为“蒙福之人”)的入华和明末清初天主教的入华。但真正让基督信仰在中华大地上扎根的是1807年新教的入华传布。

古老的东方大国,上帝并没有忽略!宣教士们前仆后继而来,流血流汗流泪在所不惜,因为他们是带着基督的爱而来!正如经上所说,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 5:14-15】

2014年7月24日 写于家乡教会教堂,2017年1月23日修订


按语:春节之前连续三次发布本人所写的关于家乡教会历史的叙述,本文是其后续,补充了一些资料,原题为“家乡山西的教会历史故事——福音入晋与庚子教难”,再次看到当年西方宣教士的辛勤耕耘和对中国人的关爱。读史可以获得智慧,读教会历史亦然。

(火车穿越太行山时自拍窗外景色:那一片黄土地……)
按语:我的故乡在晋北黄土地,雁门关外,毗邻内蒙古大草原,作为离家在外的游子每次返回故乡总有一番感想……

【家乡土故乡情】火车经停太原,家乡就近在眼前了,再向北翻越雁门雄关就快到了。两年前家乡应县火车站得建成通车,使得太原和大同之间的旅程缩短了两个小时。这列k892次列车始于杭州,终点大同,把这两座江南古城和塞北古城连贯在一起。火车开到石家庄,调头西进,经过连绵不断的隧道穿越数百公里太行山脉,就从华北平原跨进了黄土高坡。前沟万壑的黄土地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无声地述说着沧桑变迁的中华历史。

山西是中国教会数量和基督徒比例较高的地区之一,这和近代西方宣教士的辛勤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新教福音入晋,是在清光绪初年(1870年代),当时华北五省发生严重干旱,引发大饥荒,尤以山西为烈。当时还呆在沿海地区的宣教士们动员一切力量开展赈灾,也由此进来了内陆省份的传道之门。宣教士们的赈灾获得山西巡抚官绅和百姓的赞誉,无形中也为宣教是在山西得传道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氛围。其中以李提摩太和戴德生的内地会为佼佼者。

宣教士们也塑造了山西教会一个传奇人物——席胜魔――清朝的秀才,民间宗教的恐惧者,生命虚空的彷徨者,嗜好鸦片的上瘾者,因着宣教士在科举考场外发布福音单张和征文比赛而得以认识福音认识耶稣,生命完全被更新,并成立天招局帮助人民戒除鸦片,传布福音,建立教会。

1900年农历庚子年是一个转折点,华北地区发生了“庚子之乱”,起因是满清顽固派煽动义和团民粹运动,盲目排外,最终祸及中华,很多宣教士和基督徒跟着遭殃。时值满清守旧派山西巡抚毓贤主政山西,此人卖力执行慈禧的方针,利用诡计于这一年的7月9日在太原对西方宣教士及其家属和中国基督徒大开杀戒,连妇孺都不放过,并波及山西全境,致使数百宣教士和上万基督徒殉难,是为"山西教案"!

但是敌人的屠刀并没有吓倒教会,殉道者的血反而成为教会复兴的种子。经此惨烈的庚子之乱,李提摩太认识到,古老中国人的愚昧愚妄,不仅需要灵魂的拯救,也需要心智的拯救。由此开启了著名的文化宣教之路。庚子乱平,宣教士李提摩太出面筹款创建了山西大学。
福音在山西由南向北传布,19世纪末一群来自瑞典的宣教士翻越雁门关,来到山西北部传布福音,接着推进到更为靠北的绥远,即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呼市一带。我的家乡应县曾有一座瑞典宣教士建的木结构教堂,可惜多年前被一拆迁书记拆了。教会几经努力,还是没有保住此教堂,痛心!但福音的种子已经扎根在这块黄土地上。

写于2016年8月23日 地点:k892次列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