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选举,基督徒何去何从?



10/10/2016

吴国伟

春天教会宣教师

二○一六立法会选举之后,市民以选票对香港的前途作出了明确的选择。首先是极高的投票率,再次认定市民对香港的政治状态十分关注;而由于基督徒投票率高一向比全港投票率高,可以相信这是一个对教会发展相当重要的指标,教会机构应该把握时机,做一些教会内部的调查研究。

其二是政治取向。一九八四年中英联合声明以至基本法的签订,香港人都被中英双方排除在谈判桌;及至二○○三年七一大游行、天星皇后事件、保卫菜园村反高铁、五区公投运动、佔领中环等等,香港人的主体意识一再提升。这次选举的结果排除了激进港独的选项,但是过去「泛民vs建制」的政治格局,明显转换为「殖民vs自决」的方向。这裡的殖民不再是英国的殖民,而是中国一再压倒两制,香港人仍然没法自己民主地选出行政长官及立法议会。

而自决则反映了「本土自决」及「民主自决」的方向,他们有争取手法上的分别,亦有经济政策上的分别,后者以朱凯廸及香港众志的罗冠聪为代表,突出香港人反对特权政治下的官商乡黑勾结,以及二○四七年「五十年不变」大限或是二次前途问题。香港人期望可以参与甚至作为主体,去民主地自决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地使用、人口发展、核心价值种种重大问题。

由此而言,今次特首选举有特殊的意义,香港教会应该如何参与?基督徒又应该如何抉择?

过去两星期,有一些朋友希望参与选举基督教界的十席,可惜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在七月已经在杯葛运动的压力下,改变了生产十席的方法,从选举改为抽籤,而且是有筛选的抽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藉此关注事件。事实上,政治觉醒的信徒之间已经纷纷作出「教会界别雷动计划」,自发作出提名的安排,互相提醒要取得会友证明、收集可作提名的名单,他们希望跨宗派跨堂会的信徒连合,可以在堂会、宗派、合一组织层层规限之中,找出生长民主的苗圃。

就此,笔者希望这些有心推进民主自决的信徒,对于特首参选人能够有基本的共同纲领:

一、要求人大收回八三一框架,重启政改;

二、要求全面直选特首及立法会;

三、反对官商乡黑以及教会的勾结;

四、提出香港市民可以全民参与二次前途问题的具体方桉。

这裡前两点延续了雨伞运动的诉求,后两点是回应这个时代的需要。在年青人眼中,香港的沉沦及绝望,不是我们的不济,而是作为社会道德的香港教会,在香港人挣扎在贫富悬殊、特权横行的时候,竟然偏向权力的一方。因此我们必须反躬自省,批判教会与特权的勾结;并且为社会的二次前途问题,提出天国价值的图像与实践的盼望。

有了这个纲领,即使抽籤结果只有一两位信徒选上,这个共同纲领仍然成为我们宣传信徒关注特首选举、评论特首政纲、关注未来特首施政的共同行动的基础。

当青年人已经跑在教会社会的前边,我们还在埋怨信徒流失,而不是快跑上前,为他们递上一杯凉水吗?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