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抗争与青年一代



9/09/2014

作者:胡志伟


从形势判断,「和平佔中」与相关抗争运动势在必行,而这些行动的背后,并非要改变中央对民主政改的决定,乃是表达港人对民主与公义的委身。


在可预见的一个月来,大专院校会有罢课与集会,民间则有各款抗争活动,如剃髮、游行与集会等,这连串行动预期不会对社会带来太大的破坏,也预期不会出现所谓「动乱」而要出动解放军来镇压,重演六四悲剧。


「佔中抗争」反映三代之间矛盾,大部份年长一代与青少年之间,因着不同成长经历与人生阅练,自然取向有异。成年的会较为务实,要考虑「和平佔中」后付上的代价,或许不会「去到尽」或「见好就收」;相反青年一代较为理想与激情,对原则与平等较为执着,不轻易作出妥协。笔者撰写此文,并非鼓励青年一代参与「佔中抗争」,也并非表达「和平佔中」只有青年的参与;只想从教牧角度,探讨万一有青年信徒参与时,教牧应如何应对。


面对中央多方设限的政改方桉,有良知的港人自然会失望与悲愤;因为中央确实违反了昔日对港人堂堂正正享有「普选」(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承诺。青年一代,或五十岁以上一直认同与争取「民主回归」的,自然有深切的感受。当有青年信徒发现教会对社会不公义只有旁观者的沉默,激发较为强烈的声音;然而教内长者与成年父母辈信徒讲「维稳」,要求年轻人顺服,代际冲突自然会随时发生。


笔者尝试想像一旦「佔中」发生时,堂会应如何应对青年信徒罢课与上街等行动。当然会有些堂会,聚会的青年信徒,经已「被驯化」,被教导不要罢课,只要顺服政权;也有些堂会,大部份青年信徒是乖乖一代,只有少数或两三位参与罢课等抗争行动。当有少数或两三位青年信徒,积极地投入罢课或相关抗争行动,明智的教牧或教会领袖,无论基于何种政治立场,不宜设法拦阻,或全盘否定,这只会使这少数青年信徒感到被「边缘化」而出走教会。


堂会对「佔中」保持中立,并非意味着对「政治谎言」保持沉默;当青年信徒眼见这些教会领袖原来是如同大多数港人一样务实,不会坚守原则与信念,只求明哲保身,不会为公义发声与行动,他/她自然认为「建制教会」是假冒为善,讲一套、做一套。


笔者欣赏是有堂会的教牧与长执,理解新生一代有理想与热情,即或年轻人有过激表现,仍提供空间予他/她们。当成年人明白与接纳上街抗争青年对公义与平等的重视,体谅他/她们甚至不考虑与计算代价,满腔热血地参与社会运动,而非指摘他/她们不能顺服政权,乖乖地要留在堂会内聚会。


万一「佔中」发生时,上街争取的青年信徒,眼见有教牧在远处或近处,与他/她们同在,知道有教牧会给予支援,这些青年信徒明白与感受信仰是真实的。那些走在前线的,或年轻或成年(佔中也不只有青年一代),不要责怪那些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参与的;同样地成年教牧与信徒不应把责任放在青年一代身上,怪责「学民思潮」与「学联」对公民提名的执着。


能兼容下一代的教会是始终有盼望的,当堂会会众老龄化,上一代不能兼容青年一代,不能容忍年轻人有过激行动,只会使青年信徒对「建制教会」更为反感,于是更多被打造为「热血公民」不足为怪!


(转载自香港教会网站。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